一、不可再生
笔者收藏的一个秦权,就是一个例子。43个铭文说明其是秦二世年代作为标准计量工具的,这也是后世秤砣的前身。国内已知的出土个数不超过10件。而历代君、王、将、相的官印,不仅可以证明很多古墓的来源,更是文献资料都不能替代的历史实证。同时,这些青铜器、高古玉器、陶器由于加工工艺、篆刻方式的失传,现代很难完全仿制。
虽然清三代有很多造办处奉命仿制历朝历代的瓷器、铜器、玉器,但以现代工艺和技师的水平这些造办处的仿品水平也是无法触及的。
二、传承有序
一幅唐代字画,也许从宋代到清代会有各朝帝王、大臣、名流的私藏、提款,让一件相对单纯的文物(古董),变成承载上千年历史更替的见证。近代无论晚清的流失海外、民国的迁往台湾、还是文革后的重见天日,也都是历史过程的见证。
三、可参照性
古董交易不是单纯的买卖,每次交易都是以近期该类别藏品交易参考价格为基础的。08年金融危机,现当代书画、油画、雕塑价格跳水70%以上的情况下。瓷杂、家具、造像、明清玉器还有一定的涨幅,只是后续1-2年出品方提交拍卖的总量减少、成交活跃度降低,价格波动相对很小。而2010年所有藏品交易重新活跃后,交易价格的基础仍旧以原来的交易价格为基础参照,并有大幅跳升。
四、长期看涨
美国有项投资理财的调查,从1980年到2005年,基金、股票、房产、古董(含艺术品),25年累计年均收益的第一名是古董,年均13%。而基金、股票、房产的平均收益无一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五、投资品种
国内除了基金、股票、房产,并没有更多的有效并且可以承载大资金量方便交易的投资品种。这里指相对大众化的投资产品。(什么股权、期货、商品不在这个范畴),所以07年中国二级市场(拍卖)成交额不过400亿人民币上下,到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接近700亿,还是资金过剩推动的收藏品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