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蛋化石是恐龙的卵经过长期地壳演变所形成的化石,最早发现于1869年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白垩纪地层中。2015年4月19日,广东河源闹市区挖出43枚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化石是非常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最早于1869年发现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白垩纪地层中,由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的数量不多。所见到的一般都是蛋的钙质外壳,极少发现保存有某种恐龙胚胎化石的蛋,很难判断所发现的蛋化石是由哪类恐龙产的。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有关恐龙蛋化石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取得重要的进展。
1984年在中国出土一件有6500万年的历史的“恐龙蛋窝”化石。本“恐龙蛋窝”化石出土之后,几经辗转流失到中国境外,此件“恐龙蛋窝”化石包含22枚盗蛋龙恐龙蛋,其中19枚恐龙蛋中可见初具雏形的恐龙胚胎。2003年,一名美国收藏家在美国公开拍卖会上以42万美元将其买下,后经多方交涉无偿归还中国。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通过外交途径追索流失国外的古生物化石。
从恐龙蛋原始结构在地层中保存的完好程度来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恐龙蛋壳化石;一类是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在完整的恐龙蛋化石中,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胚胎。恐龙蛋化石可呈窝状产出,排列有序。
恐龙蛋化石一般可呈黑、黄、青、灰、褐、红等不同的颜色。其形状扁圆如胆,俗称“石胆”,看上去像倒扣的龟盖。它的表面有一层指甲厚、略带线纹的光洁皮壳,敲一块皮壳拿至鼻前可闻到一股淡淡的鱼腥气味。恐龙蛋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如果恐龙蛋大小和恐龙体型成正比的话,那么蛋壳将会厚得让小恐龙无法孵化;而且也不可能让足够的氧气进入蛋内,供给小恐龙呼吸。
窃蛋龙、驰龙、伤齿龙这些小型兽脚类恐龙的蛋一般是长形的;马门溪龙、梁龙和雷龙这些4条腿走路的大块头的蛋是圆形的;鸭嘴龙那样的鸟脚类恐龙生椭圆蛋;至于中生代霸主--霸王龙的蛋是什么模样,还没有确定。
小恐龙和小鸟一样,会本能地待在巢里,无论它们的父母发生什么事都不离开。有些恐龙的巢互相靠得很近,专家因此推测恐龙可能有群居习惯。
恐龙蛋化石是历经上千年、上亿年沧海桑田演变的稀世珍宝,是生物和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标本,是世界上珍贵的科学和文化遗产。恐龙蛋化石对于探索恐龙的繁殖行为、恐龙蛋壳的起源和演变,复原恐龙时代的生态环境;对于研究恐龙的出现、繁盛和绝灭;对于划分和对比白垩纪地层以及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对于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和古生物的变迁,提供找矿启示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而且,恐龙蛋化石群及其集中产地还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旅游地质资源,为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天赐良机。因此,恐龙蛋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旅游价值。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保护恐龙蛋化石及其赋存的地质环境。恐龙蛋化石群的保护贵在自然,贵在保持其原始状态。若将其从赋存的地质环境中挖掘出来,就会大大地丧失其科学价值和其它价值。为此,必须严格执法,依法管理,增强科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意识,发挥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我国恐龙蛋化石遗址位于黄山区城西40公里的广阳乡黄土岭,遗址南面紧靠太平湖。该遗址是1995年初,铜黄公路(铜陵至黄山)黄土岭路段施工时发现。出土蛋化石的面积有近百平方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经省考古专业人员现场发掘和国家古生物研究专家鉴定,属于7500万年以前,恐龙中鸭嘴龙类的蛋化石。出土地的蛋化石有扁圆形、橄榄形两种,扁圆形直径为10—12厘米,橄榄形长18厘米,径6—7厘米。公路施工人员介绍,总共出土有5—6窝,数十枚,大部分被毁,省、区二级仅收藏20余枚。恐龙蛋化石遗址在我省是首次出土,因此,被列入1995年安徽省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黄土岭恐龙蛋化石的出土,为研究我省皖南地区的古气候、古生物、古代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埋藏异常丰富的国家。恐龙蛋化石的形态有圆形、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橄榄形等多种形状。恐龙蛋化石的大小悬殊,小的与鸭蛋差不多,0直径不足10厘米;大者的长径超过50厘米。蛋壳的外表面光滑或具点线饰纹。 因为恐龙蛋化石十分珍贵,各国古生物学家和政府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对它们进行研究,并且采取严格措施保护恐龙蛋化石遗址,打击盗挖恐龙蛋化石的不法分子。
1997年元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拔专款在湖北省郧县青龙山建立了恐龙蛋化石遗址保护区。这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为恐龙蛋化石遗址首次建立的大规模的专属保护区。
1993年,科学家在我国河南西部南阳的西峡县发现了大批恐龙蛋。在这以前,人类总共才发现了500多枚恐龙蛋化石,而这次西峡出土的的恐龙蛋多达5000多枚,没有出土的估计还有上万枚。一时间,世界都为之震惊。
世界
全世界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
1993年6月,全世界总共已发现大约500个恐龙蛋化石。其中,含有胚胎的恐龙蛋化石只有100个左右。随着恐龙蛋化石的不断发现,全世界已发现恐龙蛋化石的总数在不断增大。1993年7月,中国河南省的西部和西南部特别是西峡地区,大量恐龙蛋化石的新发现,刷新了世界恐龙蛋化石的陈旧统计数据。有关专家认为,过去中国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大约有400多个,约占世界已发现恐龙蛋化石总数的80%。仅河南省一位收藏家收藏的恐龙蛋化石就达2000多个。初步统计,中国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约有4000个左右。其总数居世界首位。
埋藏在整个地层的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化石(3)
有的中国专家分析推测,中国恐龙蛋化石资源极其丰富,其埋藏量约在10000个以上。另有中国专家估计,中国河南省西峡县一带,恐龙蛋化石全部埋藏量不下数万个,其丰富程度举世罕见。
恐龙蛋化石在地球上的时空分布
在空间分布上,除了南极以外(有在南极发现恐龙骨骼的报道),在世界其它各洲均已发现有恐龙蛋化石分布。法国东南部的圣维克图瓦尔,是世界著名的恐龙蛋化石遗迹之一,到1990年该地区已发现数百个恐龙蛋化石,其中一部分是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其地质年代大约相当于中生代早白垩世,
距今约1.3亿年。中国河南省西峡地区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地质年代最早的恐龙蛋化石产地,其地质年代也大约相当于早白垩世,距今约1亿年。而且,中国河南省西部和西南部已发现33个恐龙蛋化石产地。专家认为,其数量之多、产地之集中、地质年代之早、结构之原始,均实为举世罕见。到1990年,中国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仅限于晚白垩世红色粘土岩中。在中国广东省发现的一个恐龙蛋化石的地质年代,大约相当于晚白垩世末,距今约 0.65亿年。可见,在时间分布上,世界已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地质年代,大约相当于中生代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末,距今约1.3~0.65亿年。然而,世界恐龙的兴亡历史是:在中生代三叠纪出现,在侏罗纪、白垩纪极盛,到白垩纪末全部绝灭。这表明,世界已发现恐龙蛋化石在时间分布上,接近于恐龙极盛期晚期和绝灭期。此外,恐龙蛋化石有时具有分布面积大、呈集中条带状分布和成层分布的特点。例如,中国河南省西峡地区恐龙蛋化石群分布面积达40平方公里;埋藏集中,成条带状II型分布,宽约2公里,长约10公里;从局部的发掘剖面上看,可观察到三个化石层位,化石镶嵌在褐红色软石层中。
发现的恐龙蛋能否孵出恐龙
前苏联科学家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西北利亚北部找到了几个恐龙蛋。其中一个在46厘米的冰层下埋藏了6.5万年。这些恐龙蛋在莫斯科的一个化学实验室进行了孵化实验。其中一个恐龙蛋已出现微弱的心跳声,用X光透视可见其中有看似龙状的东西。若真的孵化成功,阔别地球6500万年的恐龙似乎将要重归故里。这将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不过,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对此持不同看法。有专家指出,在实验室里保存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是有条件的。例如,冷冻精子需先加保护剂,然后以每分钟0.5℃至1℃的速度降温至-30℃,再以每分钟5℃~10℃的速度降温至液氮温度(-196℃)。然而,由于恐龙蛋在自然环境冻存,既无保护剂,又不能以合理速度降温,因而复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该实验的结果究竟如何,至今尚未见任何后续报道。
通过恐龙蛋化石的研究能否揭开恐龙灭绝之谜
中国科研人员对广东南雄盆地的恐龙蛋进行研究后认为,由于在晚白垩世最后20~30万年间,南雄地区恐龙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突变”,严重的干燥气候以及微量元素的污染,锰、锌、锶等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多,影响了恐龙蛋壳的正常发育,形成了病态蛋壳结构,因而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最终导致了恐龙的绝灭。他们利用扫描核探针,对恐龙蛋化石进行的扫描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新说法。还有古生物工作者也认为,由于某种原因,恐龙蛋不能孵化或只有少数恐龙蛋能孵化,使保存在地层里成为化石的恐龙蛋愈来愈多,而恐龙则愈来愈少,最终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过去,关于恐龙绝灭原因的学说有:“气候恶化说”、“砷中毒说”、“竞争失败说”、“生殖单性说”以及最流行的“陨石撞击说”等。上述新学说已引起世界地质古生物学家的浓厚兴趣。
公司合作老师和覆盖业务如下
我公司专业从事文玩收藏品的鉴定、估价、出手。与鉴宝专家金煜、叶佩兰、蔡国声等都有紧密合作,
现公司对外征集各类珍贵,所有艺术精品,均在国内及香港两岸展览,拍卖及个人交易,私下交易。
杂项专家: 蔡国声、张德祥、王敬之、张淑芬、古方、欧阳朝霞
陶瓷专家:丘小君、王春城、杨静荣、毛晓沪 叶佩兰 杨宝杰 王注贰
书画专家:金运昌、刘岩、张如明、黄鼎
铜器专家:金申、贾文忠 刘云辉
各种玉石精品:明清玉,明清翠,田黄石,翡翠石,和田玉石,鸡血石,玛瑙石等
各代陶瓷精品:宋元明清民国瓷器,明清官窑为主,青花瓷,彩釉瓷,单色釉瓷等
各种铜器精品:西周铜,春秋铜,铜镜,佛像,等
名人书画古籍:历代名人字画精品,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书法,古籍,拓片等
历代杂项精品:历代名人文房四宝,紫砂,金银器,陨石,朝珠,钱币,邮票等
欢迎发送书画、瓷器、杂项、玉器、化石等精品前来咨询,星期一到星期五为上班时间,其他时间可留言,一般第一时间统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