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锭,绝大多数都有蜂窝孔,或大或小。然而,有些地方的清代小银锭,底部较为光滑,不见蜂窝。根据以前对铜范铸钱工艺的研究推测,这种底部光滑的银锭,铸造时可能对范体表面进行过处理,即使用隔离物质。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所以有了熏范实验。
熏范实验就是用柴油、食用花生油、羊油、猪油和松香分别对范腔表面进行处理,即进行熏范试验。熏范,在现代铸造中称为铸型涂料,是涂覆于铸型(芯)表面的薄层耐火材料,这是为了改善铸件表面质量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目的是保证银锭表面平整光洁,不出现气孔等铸造缺陷,有助于形成外表质量好的锭形,也有利于铸锭和铁范的分离。目前,国家对银锭有严格的标准规定,如要求银锭表面须平整、洁净,不得有夹层、冷隔、裂纹、飞边、毛刺和夹杂物等。
熏范铸造出的银锭,仅底部光滑、表面如镜,丝纹不明显,不利于蜂窝的形成。因此,历代银锭绝大多数都有蜂窝,应该是没有专门使用熏范工艺,但一些底部光滑的清代小银锭,也不排除偶然使用了类似的熏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