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是一种较软的玻璃料,若在里面加上不同的金属氢化物作为呈色剂,并用油调和,便成为珐琅彩。用珐琅彩在烧好的白瓷上绘画,再入炉二次烘烧,即成为美妙的珐琅彩瓷。这种技术源于15世纪的法国,清初传入我国。珐琅彩含大量的硼和砷,烧成后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色彩种类繁多,表现力极强,深受人们的喜爱。珐琅彩全部由皇家垄断,未曾赏赐过大臣,因此民间难得一见。就是在宫中,珐琅彩也被称为官窑中的官窑,极尽奢华富丽。
乾隆时期是清三代中制作珐琅彩瓷(又称瓷胎画珐琅)最鼎盛期,由于康雍两朝的迅速稳步发展,使乾隆珐琅彩瓷制作更加成熟。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器型更加丰富,仅瓶类就有蒜头瓶、双连瓶、葫芦瓶、双耳瓶、棒槌瓶等多种造型、茶壶、酒盅、方盒、盖碗、圆盘,碗、碟类器皿数盆也明显增多。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 拍卖日期
珐琅彩三阳开泰笔 7000万 9890万  
珐琅彩题诗过墙梅 2800万 3252万  
珐琅彩暗凤蓝料山 1200万 1686万  
珐琅彩「万花锦」 1080万 1444万  
珐琅彩吉祥富贵 800万 980万  
珐琅彩寿桃花卉纹 800万 90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