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专家团队:丘小君、叶佩兰、王春城、陈润民、单国强、潘深亮、蒋文光、金运昌、刘岩、古方、蔡国声、张淑芬、张广文、贾文忠、李彦君、金申、马秀银、樊国强、李晓光(南辛)等
元朝,至今还没有发现史料证实它有专设瓷窑专烧宫廷用瓷。只有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原浮梁县设浮梁局。浮梁局是一个负责管理的综合局,专为朝廷服务,管理烧造瓷器及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那么,元青花瓷应是在不同民用窑坊中生产。特别是元末各军阀争夺天下阶段,更没有所谓的为官家烧造的官窑。可以说,元朝官府用瓷都在民窑中产生,民用瓷与官用瓷窑口不分。但是官用瓷一定要选中窑口好、生产技艺精细者为之生产。
故,元青花遗存器不论官用器或民用器,不应在同个时段在唯一一个窑坊里烧制。那么,胎骨并不会全部巧合地用上同个矿坑的瓷土,胎骨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类形。而且那时各个窑坊的瓷釉、胎土也会有它自己不愿公开的不同类形配方,古人所掌握的技术传播比较保守。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科学家宋应星所着的《天工开物》出刋,该书记载曰:“景德镇从古至今为烧器地,然不产‘白土’(景德镇瓷工用土音称加工后可成形的瓷土泥砖),土出婺源、祁门两山”。《天工开物》是明末人宋应星写的,“从古至今”也即从明朝以上的宋、元至整个明代到崇祯十年止,景德镇瓷器的瓷土来源于祁门与婺源。(婺源原属安徽后划归江西饶州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