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变现难、抵押难、流通难,成了当前众多投资收藏艺术品、古玩字画人士面临的尴尬问题。遭遇难题的人多了,且问题长期存在,自然也就有人开始寻求解决。
当前,部分收藏界人士,开始着手打造艺术品(古董)金融产业链条,意图通过藏品+金融、藏品+互联网来解决收藏品市场的产业发展难题。在业界,称其为古董金融。
“什么叫古董金融?”就是你手中拥有一件藏品,需要钱,就拿着这件藏品作抵押,金融机构给你发放相应的贷款,这就是古董金融的市场游戏,现在国内还没有,但是很快就会有了。”王洪军说,圈子内一些资金实力雄厚、懂得艺术品鉴定、同时精通金融运作的人士已经在尝试这种行业。
“在拍卖市场,一件古玩字画动辄拍出几百万上千万元的天价,但是,你要拿去银行做抵押贷款,却基本上一分钱都拿不到,在国外可不是这样。一切都是因为假货赝品泛滥,金融机构才不敢接收用于抵押。”张才亮认为,艺术品市场如此庞大,但是其流通和金融环境实在跟不上时代。
“在国外一些发达市场,古玩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有法律保障,一旦弄虚作假或者鉴定失误,买家可以向其追诉巨额赔偿金。”王洪军说,在目前国内市场,几乎所有的鉴定证书都不承担法律责任,而只是参考结论。这样的现象对于市场交易是非常尴尬的。“可以说,古玩市场和玉器市场一样,靠的是个人经验。”
王洪军的朋友文一进一步解释说,为什么黄金具有金融属性?房子、汽车、名贵手表等都可以作为金融品进行融资贷款、抵押?因为这些物品真假立辨,难以造假,有权威机构背书。但是,在价值上远远超过上述产业链的古玩市场,却不能建立起金融配套产业链,这不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因此,必须有人来牵头完成。
权威部门披露: 从2008年开始,金融行业尝试着进行艺术品金融化实验,推出多种形式,主要有:艺术品产权交易;艺术基金;艺术银行与信托;艺术品按揭与抵押;艺术品租赁等。
目前金融化使用最多的方式是:证券化的艺术品产权交易和私募化的艺术基金。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金融和艺术品进行联姻,将是一个常态。而艺术品施行抵押或者贷款业务的关键门槛,就是海内外一线拍卖公司的成交记录、上拍记录,或者有业内权威专业杂志的专版介绍和,上述因素必居其一!
眼见目前海外一线拍卖公司的上拍门槛越来越高,收藏权威专业杂志收费越来越贵,就是一个明确的风向标,预示着艺术品金融化的脚步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