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古典家具中的精华,明清红木家具近几年已成为收藏家们四处收集的宝贝。在中国嘉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宫廷花梨木雕花鸟纹落地罩以638万元的高价成交。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越用越值钱,而且是越旧卖得越贵,那红木家具肯定算是其中之一了,许多人为了拥有一件心仪的明清家具而一掷千金。面对明清家具热,有关专家提醒喜欢收购古旧家具的消费者在投资之前先做一些必要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别明清家具:
雕工辨伪。雕刻是明清家具的重要装饰语言。鉴别仿制家具的雕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查刀法。仿造之物呆滞生硬,刻意追求形似,有时为了仿冒故意突出某个局部,使整个布局失去均衡。线条最简单,却最难做,稍不留意就会露出马脚,那些边沿线条、纹饰外线等,常常是露出破绽的地方。古典硬木家具的雕刻,非常讲究细部的精致,而现在仿制家具的材料较差,很难达到古典家具的精致。
气韵辨伪。气韵是中国古典家具的文化内涵,家具的气韵渗透到家具的每一根线条之中,体现在每一个造型之中。行家常说:“一件精品家具,自己会说话。”说的就是古典家具的气韵。如明代黄花梨圈椅的扶手端头,它的外撇造型如行云流水般洗练,上面常雕有简洁的线纹,给人富有弹性的感觉,这就是古典家具的气韵。现在仿制的古典家具仅仅停留在形似上,“邪”火大得很。学会辨别气韵,是鉴赏古典家具的基础,这需要收藏者博览群器,多欣赏真品,增长眼力。
打磨辨伪。在传统古典家具的制作中,有“三分做工,七分打磨”的说法。在古时候,师傅做好家具后,学徒要对家具进行打磨,常常一磨就是数年,有的紫檀家具甚至是用竹片一点儿一点儿刮磨出来的。这种打磨功夫十分精细,决不遗留半点空白,特别是那些细微之处、深凹之处,都能打磨得非常光滑柔润,而新仿家具,大多是由机械打磨,外凸与平整部位可以抛光得如镜面,但在凹槽处,机械就无能为力,必定会留下毛糙的痕迹,而人工打磨也决不会像从前那样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