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coindesk共识大会上表示,MAS从未禁止区块链技术或虚拟货币本身。过去几个月,中国公民在新加坡建立了1000多个组织。
这一现象源于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全面叫停ICO。当时正在中国呈指数级增长的ICO市场,应声而止。
而相对于全面叫停的中国来说,相反,新加坡对区块链持开放的政策,并且以区块链技术作为国家发展目标,从而成为国内的区块链项目蜂拥而去的缘由。
新加坡备受青睐的原因是什么?
政策扶持
新加坡在对于区块链证券金融创新监管政策的开放程度远超亚洲其他国家。
2017年9月,新加坡通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推出一系列计划来支持金融技术行业。该项目是中央银行与区块链联盟R3的合作,它专注于开发区块链试点,以促进跨境支付。新加坡政府还与IBM合作建立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并且出资支持区块链记录系统项目,重力打造为期5年的2.25亿美元金融科技投资计划。
此外,新加坡也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落地金融科技企业沙盒监管的国家。新加坡政府不仅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还规定区块链基金会可由新加坡会计与企业发展局(ACRA)登记管理获得合法发行项目,这也是为什么要注册新加坡基金会的原因之一。
监管相对宽松
当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对数字代币和虚拟货币在定义上是有所区分的,数字代币即Digital Token,而虚拟货币是Virtual Currency,新加坡金管局认为虚拟货币是数字代币的一种特定形式,新加坡不监管虚拟货币,甚至欢迎虚拟货币,因为这可以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而且带来更多的外部资金。
MAS认为仅包括以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例的虚拟货币等可用于金融支付和价值交换媒介的特定种类“货币”;而数字代币已经在虚拟货币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复杂的形式,其范畴要远远超过了虚拟货币,比如:数字代币可能是一种资产的所有权凭证或证券化收益权证,这类数字代币的ICO就属于新加坡证券和期货法(SFA)所规定的广义投资范围下的证券发行;还有的数字代币体现的是债权关系,那就可能归属于SFA项下的公司债券监管类别。
总的来说,新加坡对虚拟货币不进行监管的原则与大多数国家保持一致,但对于围绕虚拟货币而创建出来的数字代币,如果数字代币具备了新加坡证券和期货法中所规定的证券期货类产品特征,则该数字代币将进入监管范围。对于利用数字代币进行的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行为,也会加以监管。
知名项目齐聚狮城
在新加坡注册基金会流程简单,不需要人到新加坡,只要在线提交姓名、手机号等相关资料就能办理,注册门槛非常低,注册资本只要1新元,合人民币大约4.5元,然后再交上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人民币,等上大概两周时间,新加坡当地的专业机构就可以帮助解决并办理好注册和项目合规的所有问题。
因而当前,越来越多的项目涌入新加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也进入新加坡。同时,围绕区块链项目的一整套金融服务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在全球,美国硅谷、瑞士、德国、日本、韩国等地区的区块链发展比较迅速,但新加坡所具有的一些优势似乎正在帮助它超越着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