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玩圈,大家除了收藏古玩,把玩手串,有不少文友还非常喜欢收藏字画,每每得到一幅喜欢的中国古典画作或者书法作品,还会呼朋引伴过来一块儿欣赏。
但是,字画鉴别是一门学问。有人说,收藏家若不懂字画的鉴别,则会花大价钱买赝品。掠贩家若不知晓字画的鉴别,则不知谁贵谁赚,就达不到唯利是图的目的。书画鉴定?如何鉴定? 书画鉴定说白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别古代书画的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
它包括二项内容:
一是辨真伪和明是非。
二是真伪与优劣。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如何鉴别一幅字画的真假。 辨真伪和明是非 “辨真伪,明是非”是书画鉴别的首要目的。 古代书画中经常碰到这两种情况:要么有些作品作者自书名款或钤有印章;要么有些作品没有款印。从古书画的鉴定而言,前者是辨真伪,而后者则为明是非。 对此,我所认识的一位朋友对此内容解释得很到位,他说:“一般来说,有名款印记的,要辨真伪,无印款的书画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评定,认为它是某代或某人所作,这种评定,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正确的当然可信,评定错了的,就不可信,因此还需要我们去辨别这些评定的是或非。这就叫明是非。有些没有被评定过的,我们还要重新去鉴别和评定,但这仅存在是的问题,而不存在非的问题。虽则如此,也属于明是非的范畴。”
真伪与优劣 鉴别字画时,也可以从它的艺术价值入手进行鉴别。通常我们使用的办法是视觉观察并识别某一类作品的艺术表现的特征,画和字的时代风格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我们一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目鉴”。 著名的书画家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气息。艺术气息又指艺术风格、特征、气质、调子等等。 书画家经过长期的积累,必然会形成一种习惯(习气),笔法、构成、色彩等自有一套,特别是用笔、笔触方面的独特之处,伪作仿作能做到形似,但气味、格调决然不同,自然达不到神似。
因为高手的技巧是很多临摹者达不到的,当然也有如张大千一类的大咖可以轻易模范。 判断一件作品真假时,往往第一句话就是气息挺好、气息对的;而判断是赝品时,则说:气息不对,气息有问题。 此外,用笔、用墨、用纸等等最基本元素都是一个很好的入手点,当我们想要购买某一幅字画时,可以先研究该作品的作者的一些喜爱,然后一一对照,看看是否符合,从而辨认出真假。因为每个时代的用墨、用纸,也是各有不同的,故而这两者也是鉴别的好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目鉴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一人或一时代的作品见得较多,有实物可比,才能达到目的。 如果只是根据书中对某作者的作品的描写来判断画作,通常不太准确,但这并不是说写书的人除了问题,而是作为读者,很多人无法仅从文字中了解作者的意思,而是必须得多看画,并且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伪作那些事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有了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鉴别,比如运用显微镜放大分析、X光透射、光谱分析等现代化手法。 但是书画造假由来已久,一些业界人士仍然认为,书画很难用科学手段鉴定,因为只能辨定纸质的真伪,这样一来后人可用前人的纸作假,所以以纸为依据也是不保险的。
想要防止上当受骗,提高个人鉴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办法。收藏越多,对照越多,鉴别水平便能越来越高了。 因为历朝历代的书画都有伪作,而且它的历史非常长久。
据北宋米芾的《书史》、《画史》所记,在他前代的书法和绘画名家的作品,几乎都有伪作,而且数量相当大。如李成,伪造的作品竟多至三百本,他慨叹地要作无李论。 这些记录,仅是米芾一人所见,事实上还不仅限于这个数字。这些伪作,对书画的真品说来,造成了纷乱局面,因而书画要通过鉴别来达到去伪存真。说明书画鉴别的历史是与书画作伪的历史相应地发展起来的。 因此,我们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幅唐代的名画被一个宋代的文人模仿了,但是流传下来的是宋代文人的作品,尽管画作不是原作者的作品,但它扔经过历史的洗礼。至于遇到这种情况,个人是否愿意收藏,则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了。
在字画收藏中,有一定的判断和研究水平,自然就更不容易买到赝品。因此,这是如何鉴别是一门需要好好演习的学问,但对比买到赝品的朋友,我认为觉得也不用太伤心,虽然损失了钱财,但也从赝品中得到一些鉴别知识,这也是提高个人鉴别能力的一种途径。 如果是,收藏字画以及鉴别字画是一次漫长的旅程,那么,每一位收藏者都是在“在路上”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