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通宝”始铸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世宗柴荣废天下佛寺3336座,毁佛像铸钱,解决了当时国中钱币缺乏的困难。其正面钱文为“周元通宝”,沿袭“开元通宝”的形制和书体,仅改“开”为“周”,背部多铸有星月纹等标记,同时也出现了多种图案、大小不一的花钱,其中以龙凤图案较多。
“周元通宝”是五代时期铸行多、质量好的铜钱。当时铜材紧缺,周世宗便下令毁佛铸钱,但遭到佛教徒和满朝大臣的反对。可周世宗柴荣,搬出了“舍身饲虎”的典故,他说佛是造福众生的,假如他活者,为了救人,他的真身都可毁去,又为何舍不得铜像呢?此番言论,说得反对者哑口无言,只好服从。
由于周元通宝是用佛铜铸的,所以衍生出许多关于此钱能治病的说法。在《书影》中说“妇人手握此钱”,可治难产;《秋灯丛话》说,清顺治初孝感多病症,或于古钱币中检周元通宝一文,持之即愈,远近宣传,每文值一缗。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不过是人们的传言罢了。
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大多铸工不精,钱文也大都夷漫不清,但周元通宝钱文非常工整,端正,故在五代钱币中,周元通宝的钱文首屈一指。对于传世的真品周元通宝,往往由于岁月的沉淀和千万人的触摸,生成了厚重的包浆。包浆通常呈现黄,橙红,鲜红,深棕等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真品周元通宝包浆凝重沉着,用冷水冲刷或用热水煮都不会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