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古董鉴定 出手 交易
步入清代盛世的雍正一朝,为时虽仅十三年,但制瓷工艺却发展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
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前后两朝。
此时,景德镇瓷业工人技术水平较康熙时期又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制瓷质量,博彩纵长,精盆求精
,从而迅速把清代瓷业生产推向工艺精良的发展阶段。这正是康熙时把瓷器当成鉴赏品而制作的延
续,也是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康熙时初创的一些品种,如粉彩、墨彩和珐琅彩,以及传统的斗彩
和釉里红等,此时又展新貌;仿古各名窑及仿明宣、成之器,品类更为繁多,有的“参古今之武,
动以新意,储备巧妙”;有的採頡宋、元、明、清以来瓷器色釉之优者予以总结,花样翩新,“更
上一层楼”。
雍正时期制瓷风气之严肃认真,为随后的乾隆时期所不及。景德镇
在几任得力督窑官的佐理下,集中最优秀的工匠,听命于喜爱瓷器的雍正皇帝的直接遣使,甚至一
些官窑器的器型、图案、品种,也须御批审定和御出新样后方可奉命烧造。《清宫内务府造辨处档
案(以下简称《清档》)雍正记事杂》记载:"雍正七年八月初七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宜于茶壶
一件,奉旨:作木样交年希荛,照此款式作云红、云青釉色烧造。"《清档》又载:“雍正九年四
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白瓷碗二件,奉旨着将此碗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着戴临輁字言诗题写
地章,或本色全绿竹;淡红或白色酌量配合烧制(戴临是雍正皇帝的代笔人)。”故宫博物院至今
仍保存着清代宫廷画师所设计的进程图样。这种呈审制度,笔始于康熙一朝,延续至晚清时期;某
些图案和图案已成金科玉侓,各朝相袭。
鉴定要点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万秀优雅,小巧玲珑。典型器物很多,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为主。
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新颖的造型颇多,特别是一些相类的器物,外形稍加变化,适度增减,既成一种风姿娉婷的新式
样,以仿古名窑器为最。
3.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显厚重。
4.釉色品种繁多,历史文献所载有五十七种,与现有实物均能吻合。因此鉴定时,可将此类作品的
时代定为雍正七年至十三年之间,参观往期附录《唐英瓷务年谱长编》。
5.釉面有桔皮纹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青花器釉面亦有平静光润的一类,色调为青白或粉白。器口
仿照康熙时加涂一层白釉的器物,有粉青釉、蓝釉、天蓝釉、仿哥釉的橄榄瓶、双耳瓶、太白尊、
砚、洗、炉等。
6.青花色调主要有黑蓝、浅蓝、青翠和晕散数中,用色都很深沉,无漂浮感;晕散的青花尤具仿宣
德的效果,有意识地用笔重点是其独具的时代特微。
7.彩器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珐琅彩画面中所绘的人物景致,都明显缩小。粉彩纹饰细
腻,色调淡艳,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瀙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
晕”。民窑中的粉彩器粗细并存,大量制作,已取代清初以来五彩器的主导地位。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烧制工艺有仰烧。覆烧、支钉烧、裹足烧多种。底部有涂酱釉、蓝釉、黑釉、褐釉、黑漆等多种
装饰。仿古色釉器,其足际与釉面御接露胎处有黑色的一环线。
10.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民窑器有的瓶、杯类,足部高深外撇,足裹无釉,多有旋痕
;马蹄折腰式盘、碗之类,不仅口面增大,器身较矮,而且足部也放宽大,端庄稳重,为一代之典
型器物。仿宣德盘类的圈足多数为斜坡式,足脊处滚圆如“泥鳅背”状,修胎光滑洁净,偶有旋痕
。瓶、盘类的砂底细腻光润。
征集范围:
一: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等瓷器
二:玉器:高古玉、明清玉等;
三:字画:名家名画、近现代字画等;
四:杂件:翡翠、田黄石、鸡血石、青铜器、古币、印章、错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