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年(1875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以钦差大臣名义督办新疆军务。光绪3年率军入疆,平定阿古柏之乱,始铸新疆光绪银币。至光绪33年,始铸喀什大清银币,而湘平一两,存世十分稀少,无论是价值,还是存世量,远非是饷银、壬子、迪化几种一两可以相提并论的。
喀什是中国最西部主要城市,受中亚文化影响很深,喀什铸的银圆成色高。光绪年间左宗棠督办新疆后,喀什厂所铸银圆正面用大清银币休制。因左宗棠本人和其所属军队多数是湖南(简称湘)人,所以各种币重都用湘平计量。
正面:正中点圈内“大清银币”上面“喀什道”,下面为“湘平式两”(壹字如此写法颇少见,在中国银圆上只得三例,均系罕品),左面为回文年号1325年即公元1907年。背面:正中龙外有点圈,左面为叶枝,右面则似花枝,极为稀少
经过十余年的培育,以机制币为代表的钱币拍卖市场终于在大放异彩。即便与海外市场相比,当前内地市场亦不逊分毫。收藏者、投资者群体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对藏品追求更苛刻,在珍、稀的前提下,更看重藏品的完美品相和未来价值。就笔者观察,近年清代金币、清代银币、民国金币、民国银币、近代铜元以及现代金银币,都走出了各自不同的价格轨迹,有的品种甚至形成了独立的价格阶梯,如“大清银币喀什湘平壹两”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大清银币喀什湘平壹两”之所以名气大是由于他的历史性和珍稀性决定的。这玫钱币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而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是钱币收藏世界,知名度极大的一枚,被誉为钱币精品,具有无法估量的市场价值及历史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