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全国货币时,即将黄金定为法定货币,规定黄金货币单位为“溢”。西汉初期,黄金货币单位从“溢”改为“斤”。西晋以后,黄金货币单位又从“斤”改为“两”。黄金货币一直以重量为单位。黄金贵重,是窖藏和随葬的佳物品,王侯贵族和地主富商多用其窖藏或者随葬。战国时期的各类铜钱多有出土,其形制可辨。黄金货币若也有类似铜钱的法定铸币形制,应该也有出土发现。然而,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标准形制、标准重量的黄金铸币出土。现存出土的黄金,如金饼、马蹄金等,大小轻重参差不齐。这说明,中国古代未曾发生过法定形制黄金铸币的广泛流通。既然没有标准形制的黄金铸币存在,黄金贵重,不可能按块使用,交易使用时必定需要称量,即便是战国时期楚国爰金,具有类似现代邮票的形象,却也大小轻重不等,不可能依据个数交易。因此,黄金在中国古代是法定称量货币,依靠自身价值承担货币职能。黄金贵重稀缺,难以承担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相对不断增长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黄金数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黄金货币在其发展史上经常发生非货币化的倾向。
本公司多年以来长期大量征集精品半两铜币,如果您手上有类似藏品需要出手、鉴定欢迎来电咨询(联系方式在上方)
半两铜币市场行情及价格
秦始皇之所以采用方孔圆钱,是他的皇权思想和一统天下的豪气表现,古人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先秦诸子著述中经常提到:“天道为圆地道为方,法天象地”便可牢牢统治万世江山。把这种思想用到钱制上,就是外圆以象天,内方以象地,天覆地载于一钱之中,象征君临万方,皇权至上,万宇一统,皇帝乃天之骄子,替天行道,皇权就是天命。这样把天命、皇权巧妙地融于一体,投影到钱币形制上,外圆内方就成了天命皇权的符瑞。
半两铜币拍卖,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长安区纪阳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15平方公里。
市场近几年半两铜币拍卖成交记录:
大观通宝----成交价:HKD198.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3日
龙凤银币----成交价:RMB216.00万----成交日期:2018年6月27日
中华帝国金币----成交价:RMB308.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0日
三孔布币----成交价:HKD28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4月28日
银锭一枚----成交价:HKD18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4月28日
金叶子----成交价:HKD402.50万----成交日期:2017年10月31日
乾隆通宝镇库----成交价:RMB35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5月28日
上海壹两银币----成交价:HKD250.00万----成交日期:2018年1月15日
宋大观通宝----成交价:NTD1237.50万----成交日期:2018年1月26日
崇宁通宝----成交价:NTD993.30万----成交日期:2018年6月28日
半两铜币怎么才能鉴定真假
半两钱,加铸其它文字,当然这是早的。我这一批钱币,出土于西北,秦始皇的老家陕西。这批钱还是平板,没有边缘。当属战国时期的秦国半两。钱币直径基本都在22毫米。这就是中国方孔圆钱的基本单位--小平钱,一直沿用到民国。汉武帝的三株,直径则是22毫米。
半两铜币特点,秦始皇半两钱,是在先秦圜钱基础上后期演变而来的外圆内方形制,“半两”二字为小篆书写,秦统一六国后,下令将这种叫做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标准文字,即“书同文”的命令。因而“半两”二字书写得极其规范,相传为李斯所书,钱文线条匀细,刚中带柔,精熟奇绝,点画皆有法度。值得一提的是半两钱这种外圆内方的形制模式,在实际使用中,肯定比刀、贝、布等钱形优越。圆形秦半两代替五花八门的战国货币影响中国至今。
经过长期的努力,诸多国宝级的珍品、藏品或从海外回归大陆,或从民间流向重要收藏机构,同时,各项目不断有突破区域性、世界性艺术品成交价的纪录。 本公司长期以来还积极参与慈善捐献并扶助艺术教育等公益活动。未来将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饱满的信心,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为客户奉上更丰盛的艺术盛宴。
本公司长期关注市场、并制定了自己的收藏范围和经营项目:中国陶瓷、中国书画、古籍碑帖、油画雕塑、金石玉雕、金铜佛像、木器家具、特殊收藏品、当代工艺品等古玩、艺术品。响应以文化产业为第三大产业链号召,公司更开拓视野,增加奇石、文房、名家书画、书籍善本、玉器翡翠、国内外品、古今篆刻等艺术项目。为国内市场发展和开拓国际文化产业市场贡献了一份力量。
如果哪位藏家想知道半两铜币在哪里成交的、成交价格等交易详情,作为估价的参考依据, 可以与本人联系(联系方式在上方) 多年来一直为客户办理私人洽购,成绩斐然。我们的私人顾问团队博学洽闻,对市场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