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通宝和康熙通宝一组
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以小平钱为主,另有折二、折十钱,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铸造背景及顺治五式: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关内,清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在北京设铸钱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在清军刚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顺治年间对制钱成分有明确规定,即铜七成,白铅(锌)三成,称之为“黄铜”,一千铜钱称为一串,年铸一万二千串称为一卯,即每开一期的额定数称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铸数称为“加卯”。
康熙通宝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
台北古钱币市场价格是多少的收藏界风起云涌,很多藏品大幅升值,而其中升值较快的、升值幅度较大的品种之一便是钱币,而古钱币收藏大军也不断在增长当中,经济、文化、政治等集一体的台湾艺术市场将会带动文化的交流和收藏。
在这么好的艺术环境下,预祝顺治通宝和康熙通宝一组有好的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