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0日了附加值,ZH这些天,在什邡市冰川镇楠木村的“探路人”王永红试种的百余亩紫山药大获丰收。然而,30多万斤紫山药陆续出土后,却有10万斤进了库房待销,还有约10万斤在田里。
“已售的20万斤中,本地销量占比不到10%!”王永红不无遗憾地说。
昨天下午,记者随王永红来到这片百亩土地。100余亩的紫山药大概还剩三分之一留在地里。他团队的伙伴正挥着锄头小心翼翼地挖出一串串“宝贝。”
楠木村杨建忠告诉记者,紫山药在楠木村引种成功并大获丰收,是该村实施精准扶持,培育多元化富民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引进高效农业的具体体现。“无奈在销售中,当地群众对紫山药不太了解,对它避而远之。紫山药不是转基因食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紫山药怕大旱,怕水涝,怕坚硬的土质,过去只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上,属于野生植物,虽然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非常高,但一般人不易获得,所以非常珍稀。”王永红拿着新挖出的一只紫山药对记者说。
据王永红介绍,在过去,正是由于紫山药非常珍稀,才导致很多人对它不够了解,“后来有了人工栽培,它慢慢走入寻常百姓家,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四年前,江苏籍的王永红先后在台湾、广东等地成功引种紫山药,市场反应和收益均比较可观。后来,他和妻子有了来四川引种紫山药的念头。“四川是天府之国,这里是美食天堂,而且气候条件好,市场前景应该比较乐观。”经过多地现场考察,较终王永红较终相中了冰川镇楠木村,把紫山药的种子埋进了这片百亩土地上。今年冬天,紫山药以亩产4000斤的产量大获丰收。
山药不易保存,容易发霉褐变。山药干制品能够迅速复水并如新鲜山药一样保持其美味与营养和药用价值,是鲜山药深加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山药进行干制加工的方法比较多,其中常见的是用自然环境晾干、人工烘箱进行风干,但这些方法生产效率低,无法解决大规模的生产。现在新型山药烘干机采用热风干燥,因其经济适用且处理量较大,在规模化的生产中不可缺少。
山药烘干机的烘干效果极为接近自然晾晒,主要加热方式有电加热、蒸汽加热、热风加热。温度可适量调节,不会使山药的颜色出现太大的变化;新鲜山药经清洗切片后由输送带送到顶部较上层网带上,山药片随网带呈“S”形多层烘干循环翻转,上层干燥后落下第二层,以此类推,逐层干燥,干燥均匀,还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热风,干燥脱水迅速,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