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2 PLC的构成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3 CPU的构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1746-RL41
1746-RL42
1746-RL43 创新鸿飞达,行业领“线”。
1746-RL44
1746-RL45
1746-RL47
1746-RL50
1746-RL51
1746-RL52
1746-RL53
1746-RL54
1746-RL55 工业主宰世界•鸿飞达自动化上演逆袭!
1746-RL56
1746-RL57
1746-RL70
1746-RL71
1746-RT25B
1746-RT25C
1746-RT25G 超级低价•期盼您的选择!
1746-RT25R
1746-RT26
1746-RT27
1746-RT28
1746-RT29
1746-RT30
1746-RT31 创新鸿飞达,行业领“线”。
1746-RT32
1746-RT33
1746-RT34
1746-RT35
1746-SIM
1747-ACN15
1747-ACNR15
1747-AIC
1747-ASB 工业主宰世界•鸿飞达自动化上演逆袭!
1747-BAJMPR
1747-BSN
1747-C10
1747-C11
1747-C13
1747-C20
1747-CP3 超级低价•期盼您的选择!
1747-DCM
1747-DEMO-7
1747-DPS1
1747-DP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