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质行星是指以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的行星。由于地球正是一颗岩质行星,所以这一类行星的起源与我们息息相关。而钙是形成石块的关键矿物质,科学家认为,其可以提供形成太阳系内岩质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材料的重要线索。
内太阳系的各天体中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可以用来研究陨石和岩质行星的关系。该研究方法通常默认同位素差异反映了天体离原行星盘中心的距离。因此,考虑到地球和月球的同位素相似度,这一猜想很难与地月系统形成的标准模型(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了原始地球)调和。自从“好奇号”登上火星之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而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构成生命的有机碳,似乎更加印证了火星是存在生命的。火星受到小行星的巨大撞击后,岩石碎块逃逸火星引力,其中一部分进入了地球的引力范围,最后陨落到地面成为火星陨石。
我国对陨石的历史记载:《汉书·杜邺传》:“ 邺 言民讹言行筹,及 谷永 言王者买私田,彗星陨石牡飞之占,语在《五行志》。”清 王韬 《瓮牖馀谈·星陨说》:“各国史中所载陨石、陨铁之事,即此物也。”陨石在大气层中燃烧磨蚀,形态多浑圆而无棱无角。
熔坑:陨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凹坑,即熔蚀坑。不少陨石还具有浅而长条形气印,可能是低熔点矿物脱落留下的。
熔壳:陨石在经过大气层时,极高的温度导致陨石表面熔融,产生了一层微米至毫米级别玻璃质层,这就是熔壳。当陨石在地表存在较长时间后,其熔壳易被风化而消失掉。
比重:陨石因为含铁镍比重较大,铁陨石比重可达8,石陨石也因常含20铁镍,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但是,存在极少量的石质陨石(如碳质球粒陨石等)因不含或金属含量极低,其密度与一般地球岩石相似。
磁性:各种陨石因含有铁而具强度不等的磁性。经风化的陨石没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陨石了。
条痕:陨石在无釉瓷板上摩擦一般没有条痕或仅有浅灰色条痕,而铁矿石的条痕则是黑色或棕红色,以此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