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瓷窑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风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汝窑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等。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天蓝色等,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实际上开片的形成在一开始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汝窑工匠们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的操作干预转化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得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
其釉面布满细碎纹路,有“蟹爪痕”之美名。此外,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
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宋末元初周辉《清波杂志》 发出感叹:“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可见,汝窑在当时其身价就已非同一般。明初曹昭《格古要论》有“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口碑广为流传。
莲之美丽在于它的高洁和给予,北宋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他写的《爱莲说》流传千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以莲花喻君子,志行高洁。其实,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宋代南北方瓷窑均有烧造,为宋代常见器型。
汝窑历史成交价格:
LOT号拍品名称 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0678宋 汝窑兽面五足洗0.00万万
0628宋 汝窑花口瓶00.00万万
0620宋 汝窑长颈瓶00.00万万
0544佚名 汝窑仿豆形立鸟香熏 无底价万
0354宋 汝窑B型盏托00.00万万
0620北宋 天青釉汝窑水仙盆0.00万万
0284宋 汝窑水仙盆00.00万万
0055宋代 汝窑影青釉三足洗00万万
0174北宋 汝窑天青釉镂空莲花0.00万万
2459北宋 汝窑粉青釉盖盒0.00万万
皇宫寄托在汝窑身上审美情趣和当时文人中弥散的莲花文化相碰撞,便产生了流传千古的北宋汝窑莲花式温碗。北宋汝窑莲花式温碗由北宋汝窑烧制瓷器,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本是当时的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这件汝窑莲花碗,器作十瓣莲花形。本器造型比例适度,器身随花口亦呈十瓣,状似一朵未盛开的莲花,凸凹与莲口相衔接,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颇具艺术风韵,集观赏与实用为一体。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