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这个工种,看上去门槛很低,只要感觉文笔过得去,就可以尝试着干,但是当你真正开始下笔,你才会发现这当中有许多讲究和门道。
语境认为,写文案,最怕的就是看不懂!不明所以!
看不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没有内容、空洞,一种是有内容,但是没把内容说明白。
别小看“说明白”这件事,对于很多文案来说,这才是大难题。
比如,我们拿小米扫地机器人的文案来举例子:
“行之有据,我会规划家里的清扫路径”
“一双明眸,让我精准探测室内空间”
“全面感官,我能时刻察觉复杂环境”
看懂了么?
看明白了吗?
你真的确定你看明白了?
那我来提几个问题:“规划清扫路径”,有啥用?
“探测室内空间”,为什么要探测?
“察觉复杂环境”,我家哪有“复杂环境”?
反之,我们再来看下堪称“文案教科书”的小米体重秤文案:
“100克,喝杯水都可感知的精准”
“超白钢化玻璃,机身展现出萤石般光彩”
“光线明暗自动感应,
用舒适的灯光显示你最重要的变化”
看出来区别了吗?
如果我想购买体重秤,
最起码,我从文案中能看到这些价值:
“它很精准,喝杯水的重量都能感受到”
“它很美,萤石般光彩,颜值很高”
“它的灯光很舒适,可以自动调节明暗”
相比而言,小米扫地机器人的“清扫路径”、“探测空间”、“察觉复杂环境”等各项黑科技,一定是有很高的溢价空间和存在价值,但是很抱歉,这个得靠消费者自己猜。
所以,小米扫地机器人的文案,我只看到了功能,没有看到价值。同样是小米的产品,单纯从文案的角度,我觉得,体重秤完胜扫地机器人!
那么,回到我们最开始说的话题,文案这一行里,有很多的门道,要学会整理大量的产品信息,筛选归纳产品的卖点及利好点,所以你必须要学会这四点:
1.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官感受
— “机身展现出萤光般光彩”,是采用 “超白钢化玻璃” 之后带来的感官感受;
— “坐上去就是热的”,是具有自动加热的马桶圈带来的感官感受;
— “ 8 小时后还烫嘴”,是采用真空隔热层的保温杯带来的感官感受;
所以,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真实体验到的感受,才能与读者形成同一感官,达到互通的效果。
2.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
— “不怕挤地铁的衬衣”,是防皱衬衣与挤地铁场景的结合;
— “玩游戏,比别人快 1s ”,是高性能手机与打游戏场景的结合;
— “让我一觉睡到天亮”,是天然乳胶枕与睡觉场景的结合;
所以,把产品的特性置身到目的性的日常场景中,触碰消费者有痛点的地方,进而突出自身的优势,才能实现反差性的记忆点。
3.找到产品解决的问题
— “喝加多宝”,是 “怕上火”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 “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是 “感冒犯困”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 “快用慢严舒柠牌”,是 “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所以,找到产品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点,进行放大说明,才是文案精准的好状态。
4.极致化体验
— “喝一杯水都能感知”的极致化体验,体现了小米体重秤的精准;
— “靠在车窗都能睡”的极致化体验,体现了 U 型枕的舒适与适应性;
— “听得到歌手的呼吸声”的极致化体验,体现了耳机的高音质;
所以,一句简单易懂的体验式结束语,不仅可以呼应产品的特性及优势,同时还会给消费者营造置身其中的美妙感受。
总结一下:
每一个文案心里都应该放一个广场舞大妈,每当你写完一个文案,不妨就去问问她:“大妈,这个东西好在哪儿?”
一个好的文案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对产品的深析、对客户的洞察,并拥有对这一切信息的整理归纳能力,也就是语境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只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和方法,你的文案一定会达到传递品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