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现已不再发行,存量稀疏,加之它们和古代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关于研讨各国的经济史、外交史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所以具有很高的保藏和考古价值。而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爪并能兴风作雨的神异动物,千百年来,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受到亿万龙的传人顶礼膜拜。龙的艺术形象,成为我国传统装饰的重要题材,在从古至今的许多建筑、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在作为财富象征的钱币上寻觅到龙的踪迹,这是藏家们喜爱大清银币的原因之一。
清代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于宣统三年(1911年)铸造。宣统二年(1910)四月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铸币权明确统一收归中央,并规定了标准银币的样式、单位、分量和成色。次年,天津造币总厂根据《币制则例》的规定,聘请经验丰富的外国雕版师精心设计铸造了拟定为国币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有数种版式。
设计上来说,“大尾龙”算是“曲须龙”的一胎同胞兄弟,无论是两面的文字、图案、龙形、内齿,都相当的接近,并且龙身的结构也是一模一样。只是“曲须龙”在处理字体、龙身、龙尾、云朵、龙珠等细节时,更加细腻。“大尾龙”得名则是来自于11根龙尾比“曲须龙”显得比较粗大。
尽管从身价上来说,“大尾龙”比“长须龙”略胜一筹,但由于在世面亮相较少,所以从神秘感上说,“大尾龙”算是有些“见首不见尾”,因此藏家对“大尾龙”的认识和感知上,也要差一些感觉,当然,在收藏“大尾龙”的难度上,也要要大一些。
古钱币现在交易情况以及价格是日渐越烈,价格也是跟随市场需求蹭蹭上涨,可是有些人就会问,为什么我的古钱币卖不掉,无人问津,而你们在这又是几百万又是几十万的?是不是骗人的造谣的-其实不然,你东西出手不掉无人问津你为什么不在你自己身上找找问题。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当然,古钱币也同样符合这一点,只不过是市场还未完全打开,各个收藏网站上对古钱币的表述也是少之又少,近几年,古钱币可谓初露水面,便斩获不凡。 一直到解放以后,一些钱谱上也很少提到“样钱”,像是被埋没了一样,时至今日,“样钱”以其稀少、样大和做工精致等原因,慢慢才受到收藏者的关注。它的质地、存世量介乎于母钱和普通流通钱之间,鉴于其存世量极少、制作技术高超等原因,势必会成为藏界的一匹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