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便”——养殖户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户们在养殖圈最害怕遇到的就是“白便”。为什么?因为“白便”很有可能导致后期发生空肠胃症,这样一来虾长不大直至死亡。从而造成养殖户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有朋友会问了,“白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样的一个早期症状?通过在养殖管理中能不能预防?那今天就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一、“白便”的发病原因
1、虾苗幼体肝胰脏的结构与功能较差,整体健康程度低。
2、在苗场标苗起使用了过量的抗生素等伤害肝胰脏的药物。
3、养殖期间水质较差,水体中弧菌超标,影响虾苗生长。
4、养殖期间对虾可能长期吃到伤肝的食物。如:副溶血性弧菌、腐败霉变的饲料、死藻或其它含化工成分的食物。
二、“白便”的症状
虾粪细长呈白色(如棉线)、有粘性、浮在水面、大量聚集有恶臭散发。初始阶段对虾摄食正常,但随着病情加重,出现吃料慢甚至不吃料或虾身瘦弱(壳肉分离),且伴随游塘及偷死(虾肠道发红或肠道有白色脓状物)。典型的肠道病理变化为粘膜下层细胞增生, 上皮细胞脱落;增生并纤维化的细胞层整体脱落,且可多次脱落,形成多次白便。
三、“白便”预防方式——提前预防比起发病后治疗更加有效
1.加强管理,多巡塘:关注白虾摄食、活力及粪便情况,关注天气,高温季节延长增氧机使用时间。
2.选择优质虾苗:避免投放使用抗生素过多的幼苗。
3.合理投料:虾苗刚入塘,不要急于投料,适当控料。可用微生物制剂等抑制有害致病菌,改善肠道功能,提高饵料消化吸收率。
4.养水培藻护底:稳定水质,增强水体缓冲力,定期底改。培养有益藻,保持水活力。分解底泥中氨氮、硫化氢、亚盐等有害物质,修复受损底质。维护水体结构及功能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