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导管注浆是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的一种措施。在软弱、破碎地层中凿空后极易塌孔,且施作超前锚杆比较困难或者结构断面较大时,应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超前小导管支护必须配合钢拱架使用。在条件允许时,也可在地面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在有导洞时,也可在导洞内对隧道周边进行径向注浆加固。
2 小导管注浆支护的一般测如下:钢管直径30 - 50mm 钢管长 3 - 5m ,钢管钻设注浆孔间距为mm ,钢管沿拱的环向布置间距为mm .钢管沿拱的环向外插角为 5°一 15° ,小导管是受力杆件,因此两排小导管在纵向应有一定搭接长度,钢管沿隧道纵向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m .导管安装前应将工作面封闭严密、牢固,清理干净,并测放出钻设位置后方可施工.
注浆施工原则
以可注入为准,尽可能采用浓浆、低压慢注及间歇注浆,以利于定量水泥浆体留驻桩底有效范围内。根据本场地地质条件,一般情况下注浆工艺参数可按实情在如下范围内调控。
1、压水压力:以压通为准,难以压通的注浆管,压水压力可提高到6Mpa。
2、注浆过程压力:以可注入为准,控制在4 Mpa以上。
3、注浆终压:比初压提高1Mpa以上。
4、浆液浓底(水灰比):1:1~0.5:1,先稀后浓。可灌性较差桩适用较稀浆。
5、每料水泥浆搅拌时间:1~3分钟。
6、注入量:每桩水泥注入量控制量为3000㎏。
7、注浆时间:间歇注浆,每桩注浆时间1~1.5小时,其中间歇时间大于等于实注时间。可灌性较差桩须小泵量连续灌注。
8、注浆顺序:总体上理想的顺序为,先注场地周边的桩孔,由外而内逐层内推,最后注场地中央部分桩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