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是文物研究的基础。过去社会遗留下来而传世至今成经过发掘出土的文物,都应当称之为文物,它们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不相同的,要根据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研究的价值,对它们进行鉴定与研究并加以区别。鉴定文物除了鉴定它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外,还有一个鉴定真伪的问题。随着时代的推移,“假古董” 的大量出现,鉴定文物的真伪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古代瓷器是历史的产物,每件瓷器都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犹如部文学作品样,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因此就必须以作品的内容去分析。古代瓷器不是以文字内容来表现,而是以它的造型、纹饰、烧造方法、胎釉特征以及年款等方而表现出来的,所以鉴定一件瓷器的所属客口 与时代,也必须从这些方面去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结论。
瓷器既是种艺术品, 又是一种实用品, 一般称之为工艺美术品。这就决定瓷器鉴定的一个基本内涵,既要从它的艺术角度去分析,又要从它的烧造工艺来研究。论其艺术,包括造型与纹饰;论其烧造工艺,则包括制瓷的原料即烧成后的胎釉特征以及烧造方法等。具体内容如下:
一,瓷器的造型
造时代特征,什么时代有什么样的造型,没有什么样的造型;一类 器物什么时问开始出现,什么时间消失以及它在其间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等,往往是我们鉴定时化的可靠依据。也就是说,古代瓷器的造型演变是有规律的,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和时代特征,就能达到科学鉴定的目的。
二,瓷器的纹饰题材与装饰风格
时代的不同与时尚的变化,使瓷器形成复杂多变的时代特征,它常常被鉴定家们作为断代的可靠依据。
三,瓷器的烧造方法
各个时代在原料加工、器物成我国的烧瓷技术,悬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与提高的, 因此,烧造方法是导致瓷型烧富等技本上的不同给瓷器烧造留下了不同的工艺底迹。
四,瓷器的胎釉、彩绘特征
由于在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制瓷原料的不同,导致瓷器烧成后在胎、釉、彩绘等特征上的差别,这也是我们用以区分不同时代瓷器的有效方法。
五,瓷器的年款
瓷器年代的鉴定,除了上述从瓷器的艺术与烧造工艺进行鉴定外,还可以根据瓷器上的“年款”直接断代,这一 方法特别适用于明、清两代瓷器。带年款的瓷器与纪年墓出土的瓷器,都是排比研究的标准器,它们在瓷器的年代确定与窑口判别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古代瓷器所表现出来的五个鉴定依据,是相互制约的整体。但由于各个时代瓷器的不同而有所偏重如隋代以前瓷器 鉴定的重点是造型,唐、宋瓷器鉴定的重点是烧造方法,明、清瓷器则更多偏重于胎、釉、彩的特征与款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