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皖;18、东;19、宁。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大清铜币户部当十文”一枚,直径为2.8厘米,该钱币正面珠圈环绕,圈内铸有“大清铜币”四字,中心突起铸一阴文代表地名,为“鄂”字,两旁是纪年“丙午”字样,右左两侧书“户部”二字,下环铸刻币值“当制钱十文”五字。
钱币背面珠圈内铸蟠龙纹饰,珠圈外上环书“光绪年造”,钱文清秀俊美,大气磅礴,龙纹深峻清晰,威风凛凛,钱币铸造精湛,包浆自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在民间传说,钱币背面的龙,能增加一个人的气运,使其时刻在龙气的保护下,趋吉避凶。所以此大清铜币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