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景德镇。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
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
不是很明白,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颜色其实有些暗,比不上清代的漂亮。但是,洪武釉里红似乎地位很
高啊!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碗
明洪武 釉里红玉壶春瓶
可能是审美层次的不同。现代人喜欢肤浅、直接和对比强烈鲜艳的东西。古代文人不是,讲究多,俗话叫
“酸”。
总之,在博物馆转了一圈釉里红下来,感觉还是清代的精致,看着更爽......没文化啊!
清雍正 釉里红三果纹玉壶春瓶
清乾隆 釉里红折枝花果纹葫芦瓶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