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寻宝》栏目是以“弘扬传统文化 帮古董艺术品说出自己价值”为宗旨的一档大型综艺收藏艺术类节目。采用风雅幽默、娱乐互动的形式为您呈上艺术收藏盛宴。采取宝物海选、编排、拍摄、投放“直播”、联线交易等领先运作模式,形成独具特色,联合营销推广文化的概念,旨在突破宝物和持宝人与收藏品投资人士零距离之优势,从而打造一个公正、公信、有权威的对话艺术收藏乐园。
宣德炉的表面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形成了栗红色的氧化层。宣德炉原料在冶炼过程中,合金成份的不同,也会造成宣德炉材料颜色有些差异,导致这些铜合金表面的氧化层颜色的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表面颜色仍应与栗红色相差不多。
宋代至清代铜器铸造业概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青铜器铸造业,无论是冶炼技术,还是产量都有一定的发展。从文献资料看,有的地区规模相当大,参与的人数常以万计。特别应提出的是,胆铜生产法在宋代进一步得到应用与发展。所谓胆铜法,简言之即自然界中的辉铜矿和黄铜矿,通过与水接触,“在细菌的作用下,就氧化生成硫酸铜,并溶解于水,就是所谓胆水,胆水遇铁,铁就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硫酸铁和铜,于是铜就从胆水中沉淀出来,这就是胆水铜生产的基本原理。”
从宋代至清代,在铸造货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上,常常是用黄铜代替青铜。黄铜是纯铜与锌的合金,古籍内称其为“鍮石”,并说其颜色似金,锌称“倭铅”。黄铜的取得最初是因还没有发明冶炼锌,将纯铜与炉甘石放在一起冶炼而成。
这时除大量生产黄铜外,更令人注意的是白铜的生产。白铜通常是纯铜与镍的合金,但有铜与砷的合金。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宋代铜鼓,经测定,试样断口抛光后呈银白色,成分中除含锡、铅外,还含有砷,这种砷白铜在出土中是难以见到的。对探索砷白铜的发现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