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反应主要发生在充电 otp蓄电池过程中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上。一般有机溶剂 都具有还原性,在较高电压下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 防止电化学氧化反应的添加剂一般有2 类:一类是 过充添加剂,如亚铁离子的2 ,2- 吡啶和1 ,10- 邻菲 咯啉的配合物[8 ] ;另一类是稳定性保护剂,如Al2O3 、 MgO、Li2CO3 及碳化二亚胺类化合物等。 (3) 电化学聚合反应。添加某种聚合物的单体 于电解液中,当充电至某电势时引发电聚合反应,在 电极表面生成的导电聚合物导致电池内部微短路, 通过自放电至安全状态。如可选择联苯作过充保护 剂,在4150~4175 V 下发生电氧化聚合反应,生成 的导电聚合物将过充的otp电池自动放电至更低、更安 全的电压状态,从而可避免电解液的分解。电聚合 产物也可使电池内阻升高、内压增大而提高了相应 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1)otp蓄电池采用钢体安装形式,„单体电池必须安放在组件钢壳内蓄电池安装采用先钢体支架后电池的安装顺序,钢体支架底层与基础预埋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并保持支架上平面的水平。
2)otp电池要逐层或逐列安装。根据安装接线示意图将电池放入柜(架)内,并接好,谨防短路。安装每一个电池组件时要保证电池正负极位臵的必须与系统图一致,从而确保电池组的总电压输出符合要求。电池间连接板要在电池全部就位后进行逐一连接,然后在电池侧面贴上序号标签.
铅酸欧托匹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活性物质是海绵状金属铅(pb),导 电介质稀硫酸(电解液0。在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将发生下列反应,充电时将电能转变 化学能贮在电池中,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提供给外界。 负极反应:pb+hso4-2e=pbso4+h2 正极反应:PbO2+HSO4-2e=PbSO4+2H2o
充电:电解液浓度增加,内阻减少,蓄电池电动势升高,充电后期由于水的电解,将有大量气泡 产生。
放电:H2SO4浓度下降,正负极上的PbSO4增加,内阻增大,电解液浓度下降,电池电动势降低。 电池反应:PbO2+2H2SO4+Pb=PbSO4+2H2O+PbSO4
欧托匹电池在放电两极活性剂物质均转化为硫酸铅,这种解释铅酸蓄电池成流反应的理论称为”双极硫酸盐化理论”.
1.otp蓄电池配置电解液应该用什么原料配置,应遵循什么标准?
电解液应该由符合GB4554-84标准的蓄电池用硫酸与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置而成。 2.配置电解液的密度为多少?
电解液密度为1.28+(&mdash℃)
3.配置电解液时,温度与密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温度与密度的关系请看下表: 温度(度nbsp;
密度 4.蓄电池在加电液前,应注意什么事项?
1 otp蓄电池在加电液前,应先除掉电解液表面的污物。 2.电解液温度必须冷却到30℃以下方能灌入电池。 5.蓄电池在加入电解液时应加入多少比较合适?
加入的液体高度应高于极板群平面以上约10-15毫米。 6.在灌入电解液后,多少时间后可以使用? 在灌入电解液后,20-30分钟即可使用。
定期对otp蓄电池组进行治愈性放电测试是目前业内常见的检测和预防方法,根据IEEE-1188国际标准,2V电池单体采取10 hr放电率放电至1.8 V时,要求电池实际放电容量可以到达总容量的80%以上,否则需要对电池组(或个体)进行更换。对于运行一年以上的蓄电池,为了防止过放电,一般做法是每年用假负载做一次容量测试,放电深度为考虑到基站数量和检测时
间,具体可采用5小时放电率,放电3小时。
比较常用、传统的检测和预防方法是对电池浮充电压的检测,可以检测出电池的异常状态,包括内部短路和密封破坏。往往一组蓄电池容量已经严重不足,其浮充电压仍很正常,从某种意义上讲,对otp电池浮充电压的检测实际作用不大,而实际容量测试工作量很大,而且毕竟每年才做一次,达不到有效维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