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釉最早见于汉代,在汉代就已用铜作着色剂烧铅绿釉,宋时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绿烧成熟以前,所有的绿釉都呈深暗青绿色,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但从汉代的铅绿釉陶开始,低温绿釉的烧制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宋代的磁州窑和定窑等都有烧造,定窑所烧的绿釉被称为“绿定”,弥足珍贵。
此展品长23.5厘米,宽10厘米,弧边长方形,枕面两侧高,中间微凹。釉色鲜明艳丽,色调葱翠,衬有酱白釉底,且有整齐美观的纹路。
绿釉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
嘉靖时期,在瓷坯上挂含铜釉料,经高温氧化气氛烧成翠绿釉。清代康熙时期是绿釉烧制的全盛期,色调丰富,原有品种“瓜皮绿”在清代康熙年间烧造最为成功,尤其是此绿釉脉枕用这种釉色装饰造型的器物,更是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