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嫩茎、芽及花瓣等幼嫩部分。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在植物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而且,白粉病病菌很容易产生抗性,这也导致草莓白粉病一旦爆发很难防治,让大家很头疼。
高温弱光不通风的情况下,白粉病更容易发生。
白粉病真的很难治
1、白粉病在叶背侵入几率更高。
白粉病侵染部位上有白色或灰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菌丝),病害发生后期在感病部位表面上形成小黑点。
白粉病病菌在草莓的表皮层内外分布最多,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很少。
白粉病病菌寄生能力很强,没有伤口也可以通过叶片气孔或直接侵入草莓植株的表皮。在叶片的背面气孔数量更多,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叶片背面侵入的几率更高。
花瓣发红也是白粉病的预兆,另外,叶片上卷也可能是白粉病的症状之一。大家千万要警惕,及时检查出异常,及时防治病害。
花瓣变红
叶片变红上卷
2、 高湿弱光环境更容易发病。
白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萌发的时候则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所以雨过天晴容易发病。
草莓白粉病病菌侵染适宜温度为15~25℃,湿度为80%以上,温度低于10℃或者高于30℃病菌繁殖受抑制;强光照也不利于病菌的生长。所以,大棚的高湿和温度特别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栽培模式对白粉病的影响往往很明显,大棚草莓容易在扣棚后温度升高,容易发病。尤其是栽植密度或批叶不合理造成的枝叶郁闭,光照弱、通风差、空气相对湿度偏大但叶面和果面上很少有水膜或水滴产生,这种环境白粉病也相对更容易发生。
3、偏施氮肥更容易发病
由于白粉病病菌是不需要经过伤口侵入,而是通过草莓表皮的气孔侵入的,因此,草莓的器官表皮性状会直接影响到病害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见光少、氮素营养大、生长速度快的植株,器官表皮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就高。
大水量、轮换用药 防病效果好,草莓白粉病防治特效药:尚采告白,该药采用生物制剂,安全高效不伤蜜蜂,需要放蜂的大棚可以放心使用,花期,幼果期都可以使用,绝对没有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