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才能如此美轮美奂,外加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涵养,这就令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得到释放,并显得愈加超凡脱俗。
紫砂器的制作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五百多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清代宜兴陶业进入全盛时期,是紫砂壶艺术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特别是装饰艺术发展到了又一艺术巅峰。手工工场的出现令分工日趋细密,技艺逐渐完善,至清末鼎蜀一带出现“家家做坯,户户务陶”的繁荣景象。
紫砂壶,长久以来,即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它优良的实用功能,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即有所记载。明清两代人们认为茶壶之所以“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陶”,是由于紫砂壶能发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夺香,又煮熟汤气。关于“越宿不馊”的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古井紫砂壶”一件,此件藏品口径7厘米,高8.3厘米。该壶的壶艺继承了早些时期古拙高雅的造型特点,同时又发展了自然写实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深受后人称颂。此壶结构设计巧妙,做工精细,选形机智,分割合理,生动逼真,实属珍品。
作为一种典型的手工艺陶器,紫砂壶可谓是中国陶瓷艺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据悉,雅俗共赏的紫砂壶收藏活动曾在明清时代已经盛行,成为文人墨客的雅好,在清朝康熙乾隆盛世使紫砂壶的制作、鉴赏与收藏达到了顶峰。宜兴窑作为江苏地方窑,曾一度在康、雍、乾三朝受到皇室的重视,享有御用官窑的同等待遇,这是清代其他地方窑除景德镇以外所不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