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长久以来,即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它优良的实用功能,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即有所记载。明清两代人们认为茶壶之所以“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陶”,是由于紫砂壶能发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夺香,又煮熟汤气。关于“越宿不馊”的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因此,紫砂壶自古以来就倍受推崇。紫砂壶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才能如此美轮美奂,外加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涵养,这就令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得到释放,并显得愈加超凡脱俗。
中国千百年来,皇帝御用高档而精美的紫砂壶。宫中紫砂壶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由宫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二是由宜兴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清康熙时,紫砂胎茶具上已使用“康熙御制”官窑印,说明当时的宜兴紫砂窑已晋升为“官窑”之列。清雍正、乾隆两朝《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屡次提及宜兴紫砂窑制品。受皇室成员喜好的影响,清康熙朝出现大量以紫砂为内胎,外施彩釉或各种奇异造型的紫砂壶,并有名家制作。于是从康熙朝开始至乾隆朝,乃至嘉庆朝前期的100多年间,珐琅彩、粉彩、炉均釉、描金、泥绘、贴花、堆雕、浅雕等等装饰工艺悉数登场,让本来素雅的紫砂壶变得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