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从唐代兴起,到了北宋初年已蓓蕾初放,赢得了信誉,倍受广大用户所喜爱。而对钧窑比较熟悉的朋友,应该听说过“钧瓷见红,价值连城”这句话,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艺博君就来给大家说说:
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
据了解,在品种繁多、百花争艳的单色釉瓷中,高温红釉瓷的烧制难度很大。它难就难在以铜为呈色剂,而铜的呈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釉的成分有关,对窑内温度、气氛变化和窑外天气也十分敏感,如果温度和烧制气氛掌握不好,铜就会发黑、变绿,甚至产生“烧飞”现象无法显色。
正因为高温“铜红”釉如此难以“出彩”,唐宋两代在国力鼎盛时期也烧制不出呈色纯正的红釉瓷。如唐代长沙窑的“铜红”釉执壶红中带黄,宋代钧瓷红中泛紫或泛青。
尤其是钧瓷铜红釉的烧制成功,及其复杂的窑变机理,形成钧窑绚丽多彩,艳美绝伦,窑变奇特,红紫相映,更为其它窑口所不及。到了北宋末年曾一度被宫廷龚断为官窑,一方面从民间集中能工巧匠,按照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同时又采用种种措施限制民间生产钧瓷,就连钧台窑为宫廷烧制的御用品中,除成品经挑选之后,其不合格的残次品一律砸碎深埋,禁止在民间流传,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对钧瓷技术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到了元代,聪明的陶瓷艺人创烧出著名的釉里红瓷器,并在此基础上经无数次摸索、试验,终于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但成品极少,且釉色尚不够纯正,目前元红釉瓷器的传世品也十分稀有。
因此,“钧瓷见红,价值连城”的原因所在,便是由于制作工艺极其困难而造成的现象。特别是国际市场上美金、股票和房地产都进入了不稳定期,欧美一些国家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而在瓷器方面,一些欧美的收藏家也把目光从明清瓷器转向了老窑瓷器,而钧窑瓷也正是许多收藏家追逐的重点。因此,钧窑瓷还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
看到这里,相信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更多有关瓷器收藏鉴定上的疑问,欢迎留言。
古董鉴定交易?找艺博君就对了,依托广州艺博会强大的政府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专注于现当代艺术品交易。艺博君在此恭候您的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