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料定时定量定质,仔鸽每天饲喂3~4餐,产鸽日喂2~3餐。日粮是鸽子体重的1/10,一般每日每只50克左右,哺育期产鸽的食量再增加1倍。饮水不断,水质良好,无污染。每天检查采食、饮水、粪便、产蛋、孵化、育雏等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定期消毒,对鸽舍地面、运动场、水沟、鸽笼、饮水器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次,食槽每2天冲洗消毒一次,进入鸽舍都要消毒和更换衣服、鞋,巢盆在每次乳鸽离巢以后,彻底清洁消毒一次。做好记录工作,如生产鸽生产记录、日常开支、收入、兽医诊断等记录。
出壳至离巢出售前的雏鸽称为乳鸽。乳鸽孵出以后主要靠亲鸽的鸽乳哺育,生长很快,一般到18天乳鸽体重就可达到0.5公斤。为了提高鸽肉适口性和更高的经济效益,一般进行1周肥育,体重在350g以上、健康的乳鸽均为肥育对象,用具有肥育床、灌喂器和浸料盆。肥育饲料豆类占20%~30%,玉米、糙米和小麦可占70~80%。每只乳鸽每次灌喂饲料50~100克,每日早晚灌服2次。每次灌喂以后,让其自由活动半小时,再放下窗帘,让乳鸽体息和安静睡眠。灌喂方法可分人工和机械两种。对消化不良的乳鸽每日喂半片酵母片。
青年鸽饲养
自离窝(30日龄)至性成熟前(5~6月龄)的鸽子称青年鸽。以小群饲养为好。重视4~6周龄鸽的饲养,从依赖生活到独立生活的阶段,要提供细颗粒料,要求有保暖、干燥、通风的环境,进行精心管理。6周龄后,应适当控制体重。
已配对后的公母鸽称为产鸽。先将新配对的公母鸽关在笼里3~5天,给料给水,若相互亲和,新产鸽双双安定,熟识巢位后,就会进行配种产蛋。若配对未成功,则要重新选择新配偶。在产蛋前应及早放入巢盆,铺上巢草,并做将产蛋纪录。若产蛋后不会抱蛋,可在笼外遮挡黑布,直到安心抱窝以后才把黑布除去。同时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产鸽每年夏末秋初换羽,换羽期间应降低饲料的质量和喂量,在换羽的头3~5天不喂料只供水,待换羽基本结束,再恢复产蛋育雏的营养水平,但是换羽期仍产蛋的鸽子,应保证饲料供应。换羽期可对产鸽根据繁殖记录,进行一次选优去劣,并及时补充新的优良种鸽,同时对鸽舍环境进行一次清洁和消毒工作。
在口角、眼睑、脚趾、皮肤、肛门等处出现黄豆大小脓疱,破后形成溃疡创面。可揭去痂皮用碘甘油涂擦,同时要保持舍内通风,干燥。
鸽念珠菌病
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生长在口腔、咽喉部位,以及食道、嗉囊中,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有酸臭味,俗称鹅口疮。严重时因呼吸障碍死亡。(1)预防:鸽舍通风、干燥,不喂霉变饲料。(2)治疗: 喂制霉菌素,每只每次20毫克(即1~2万单位),每天2次,连服7天。在饮水中加0.05%硫酸铜,供鸽饮用。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精神萎顿、闭目缩颈、食欲丧失、剧烈腹泻、口渴、嗉囊胀满、呼吸困难。 预防:做好平时防疫,注射禽霍乱疫苗。发现病鸽及时隔离治疗,死鸽深埋,彻底消毒。治疗:口服链霉素,每只每次50~100毫克(即5~10万单位),连服2~3天。口服长效磺胺片,每只每次半片(0.25克),每天1次,连用2~3天。
症状:腹泻下痢,轻者拉稀粪,重者拉水样粪便,有的拌有血便,主要由于饲料、饮水等不卫生,长期阴冷潮湿引起的。治疗: 口服氯霉素每只每次100毫克,每天2次,连用2~3天。硫酸庆大霉素,黄连素等。
病源体为一种原虫,叫毛滴虫,体长6~10微米,有4根鞭毛,寄生在鸽的口腔、食道等部位。病变与念珠菌相似。治疗:服用灭滴灵。
俗称鸽瘟,鸽同样可发生新城疫危害,可用新城疫Ⅱ、Ⅳ系疫苗饮水预防,分别在7日龄和28日龄进行。种鸽40~45日龄新城疫Ⅰ系疫苗肌注。
肉鸽蛔虫病的病症表现患鸽消瘦,贫血,垂翅乏力,呆立不动,黏膜苍白,便秘与拉稀交替,粪中带有血或黏液。羽毛松乱,趾部浮肿。啄食羽毛或异物, 食欲不振,有时出现抽搐及头颈歪斜等神经症状。生长速度、生产性能等明显下降。
肉鸽蛔虫病的防治方法是应搞好平时鸽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避免鸽与粪便接触,确保饲料和饮水卫生;鸽舍、食槽以及饮水器等要每天清洗,定期消毒;童鸽与成鸽分群饲养,定期驱虫,童鸽每2~3个月全群驱虫一次;成鸽每年驱虫一次。
症状:病鸽发烧、脚冷,羽毛松乱,饮水频繁,口中流出黄色油脂状粘液,伴有下痢,体质瘦弱,急性者有时会突然死亡,病程2~3天。
防治: 肌肉注射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毫升,每天2次,连注2~3天。口服链霉素片水溶液,每天2次,每只每次10万单位,连服2~3天。大蒜3份,花生油2份,硫磺1份,捣碎混合,每只鸽灌服黄豆大1粒,每日2次,连喂1~2天。病鸽隔离治疗,用20%石灰乳或5%来苏儿溶液对鸽舍、用具及周围环境消毒。每年进行1~2次禽出败疫苗注射。40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
症状:鸽子嗉囊积食时,主要表现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嗉囊中食物结团。造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鸽子过度饱食,饵料不能及时送入胃中而停滞在嗉囊中。
治疗:可用2%的盐水给鸽子灌服,随即用手轻揉嗉囊中硬块,使嗉囊中食物软化。反复几次,便可治愈。经灌盐水后如不见效,则必须将嗉囊开刀取出积食,然后将刀口缝合,数日即愈。
症状:羽虫多寄生在鸽翅膀羽轴边和羽毛之间,以羽毛浮皮为食,故对鸽子的健康影响不太大。但当羽虫在鸽羽毛中爬动时,会影响鸽子的情绪,使鸽子焦躁不安。
治疗:本病多由于鸽舍潮湿不卫生引起,治疗可用除虫菊撒于羽毛之间,每天1~2次,撒2~3次,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