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寻宝》电视栏目第七季栏目藏品征集范围:
另外,皮色要漂亮。旧时有五色之说,分别为佛经纸色、栗壳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首。一些使用了特种工艺制造的洒金、错金铜炉,其价值要比一般的铜炉高数倍。铸工的各个环节越精细越好,这样才能有整体上器物的美感。
最后,就是看款的质量。款铸得越精越奇就越能帮助断代,而铜炉的价值也越高。宣德炉在明、清以及民国均有仿品。从整体造型上来说,明代铜炉的整体风格是雅致、浑厚。发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铜炉依然浑厚,但不及早先的雅致。时至18世纪,风格开始趋向纤弱,在造型和装饰上力求变化,有的也雅致,但总体上浑厚不足。
慧眼识真:古老材质无法替代
宣德炉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当时就十分珍贵。正是由于宣德铜炉名冠天下,所以后世多有,但是无论怎么仿,它的颜色、铜质都与真正的宣德炉相差甚远。
宣德炉的鉴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材质。其他元素虽易,材质却无法替代。据了解,宣德炉要经6炼到12炼。炼的遍数越多,铜的精炼度越高,杂质去得越多,也就越基本接近纯铜。所以,无须加入其他材质,它的质感就大不相同。这也是宣德以后的仿品在铸炉中不把金溶入铜料中的原因,而把金材料用洒金、鎏金、错金、割金等工艺装饰在炉表面,达到美观的效果。材质之后是观察工匠使用了什么工具,使用了什么样的加工手段,经过哪些工序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