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通宝即元祐通宝,是宋哲宗赵煦元佑年间的货币,公元1086年--1094年铸行,平钱文字篆行成对品,版别差异。
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继位后,励精图治,经济渐有好转,平钱已不足计数(无法找零)而铸的半文钱。形制与平钱相同,只是钱径缩小,径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为2克。尚有绍圣元篆,行对钱,圣宋元宝篆行对钱,元佑通宝篆书钱,元丰通宝行书体等。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0.3元 哲宗元佑年间铸,钱文有篆,行二体。旋读,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折三为铁径厘米,以折三铁毋稀有。背陕列罕。
从汉代到五代十国的发展,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自南宋理宗朝后,铁钱开始走向衰落。元、明两朝基本未兴铁钱,到清代咸丰时期出现短暂的回光返照。铁钱流通虽不系主流,却从汉至清末铸行近两千年,在中国货币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想交易的朋友可加
中国铁钱自西汉始铸,几乎各朝都沿袭续之。西汉早期的半两,公孙述铸的五铢,王莽货币中的大泉五十和货泉,南梁的五铢,唐时期的开元,五代十国的永隆、永通泉货以及金代的正隆等。纵观铁钱的发展里程,可以看出铁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层出现过三次铸行高峰,铁钱成为本位币与铜钱并行流通,在经济贸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推动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