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
的诞生地。全盛时期包括有20余县的地区,拥有约350万人口,主力红军达4.5万余人,地方武装、民兵20
余万。
1930年6月,召开鄂豫皖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至此,以大别
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形成。
早在1930年10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就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北街成立,行长由郑位三兼
任,会计曹学秀,出纳吴子清,押运员李正山,保管员方思训,勤杂员郑国南。特区苏维埃发行“鄂豫皖特区银
行银币券”面值一种,流通于鄂豫皖苏区。
1931年5月15日,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在新集开始营业。7月,鄂豫皖区苏维埃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
正式成立鄂豫皖工农联盟民主政府。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也于7月更名为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行长郑义
斋,发行“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银币券”,面值两种:伍角、壹元,流通于鄂豫皖苏区, 1932年1月,该行更名
为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后,即停止发行银币券。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后,两行银币券同时停止发行。1932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
根据地发起第四次“围剿”。银行随军转战大别山区。是年冬到达安徽西界岭,银行奉命将银元、纸币交给
红军经理处带走,将白银(银锭)埋藏在檀树岗附近,“1932 年10 月,红军撤走, 银行同时撤走”。
一九三一年在安徽省金家寨附近的麻阜设立造币厂,铸造苏维埃银币。每枚约重27克。一九三二年
十月红军撤离根据地,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银币即停止发行。 鄂豫皖根据地是工农红军在大别山
地区创建的红色政权。后来在敌人围剿下,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开始长征(这是后来的红四方面军)。
和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相比,他的知名度较小,因而他铸造的银元流传下来的更
少,所以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