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渔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
紫砂自明代起,在时间的长河中,承载的不只是历史,更多的是被认可的紫砂原矿的地域唯一性,工艺的独特性,更多的是岁月留下来的韵味以及传承的艺术和价值.......
1 泥料。
大家都知道紫砂壶的取材就是泥料,所以泥料的好坏将决定紫砂壶的质量。泥料成本是紫砂壶最基本的成本,也是决定价格的一部分。紫砂矿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泥料的种类、纯度、掺和、添加,都对成本产生不同的影响。
壶的价格首先要看泥料好坏、做工优劣,再次才是职称高低以及作者的社会知名度,要结合起来看,普通工手也可能考了职称,名家也有低职称的,甚至干脆不考职称的。并不是因为有 名气、职称 壶才值钱,而是首先因为壶做的好,所以才有 名气、职称。究其根源,只有一个标准:从几百到几百万,壶做的多好,就值多少钱。
2 工艺
“工”是紫砂壶价值的灵魂所在。一把壶的制成要经由几十、上百道工序。只有严格把关,才能使壶恰如其分地体现紫砂泥的温润。
一把紫砂壶的价值,除了材质以外,就是具有精神内涵的造型和做工。设计并制作一把壶,不仅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做,更需要的是设计者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美学修养、造型经验、个性思维等综合能力。
3 造型
紫砂壶的外观造型如何,可以说是能否吸引我们购买的主要原因(主要看颜值和气质)。从造型来进行划分,传统的紫砂壶主要包括光器、花器、筋纹器几大类,细分下来有石瓢壶、西施壶、树瘿壶、南瓜壶等;不同造型紫砂壶的比例、结构、制作要求都有所区别,所以制壶的难易程度会对价格有一些影响。
综合来说,紫砂壶作为文化的载体,那么影响其价格的因素就包括泥料、工艺、造型以及是否是名家作品。平时在购买紫砂壶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这几个因素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