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盏是饮茶的用具。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今存于国内的宋代茶盏的品种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鹧鸪斑。
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
南宋龙泉窑 粉青釉茶盏。此碗圆口,浅弧腹,圈足外撇。器物通体施粉青釉,釉质莹润,自然土沁,足端露胎呈朱红色。盏型制饱满,工艺极致精细,器形周正,是南宋时期龙泉大窑烧制精品饮食茶道配套器皿。此盏有一处细小冲线,并口沿有一自然老磕,现已用传统技艺“金缮”修复(纯金粉保证),“金缮”修复底是天然大漆,外施纯金粉,耐高低温,无任何毒性,且百年不褪色。此盏圈足型制外撇,极稀少,属精品宋瓷,弥足珍贵。
南宋是浙江龙泉青瓷鼎盛时期。经由考古发掘资料对照文献考证,它们之中大部份是供给南宋宫廷使用,也有少部份流入民间,为达官贵人、富商、乡绅所得,这可以从宋墓出土的实物中得到印证。
目前在杭州老虎洞窑的发掘证实了修内司官窑器通常为厚胎厚釉及厚胎薄釉,只有很少部分为薄胎厚釉,而且胎土的颜色呈由浅入深的不同灰色。同时红胎、黄胎也有发现。
由于宋代青瓷采用龙窑烧制,瓷匣所处位置不同,冷却快慢不同都会对瓷器的釉色及胎色产生影响。如果在冷却过程中遇到二次氧化,其紫金土内富含的铁元素被氧化成由浅至深不等的红色,这就是我们现今时有发现的所谓“红胎”青瓷了。其实它们就是正宗的黑胎青瓷器,也就是正宗的南宋官窑器,只不过目前还未下最后的结论。本盏即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