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区域进入秋冬季后,尽管污染进程多发,但本次进程与以往比较仍呈现较大差异,依据气象条件改变及污染发作发展特色,能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局地静稳污染积累阶段:11-12日,受弱高压体系控制,地上以静风和弱偏南风为主,污染呈现以局地污染累积为主的局势,为本次污染进程的开端。
偏南风运送及污染会聚阶段:12日夜间-15日清晨,受高压体系后部影响,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区域污染呈现出向山前平原区域运送和会聚的局势,一起兼受逆温文高湿等晦气气象条件影响,估计将到达本次污染进程峰值,是本次污染进程的中心时段。其中,12日下午至13日,我国华北地区存在整层静稳的高压中心,在其东移进程中,山东和河南本地积累污染物在东南风效果下向西会聚,于太行山山前平原构成辐合,因此污染带较以往更宽,城市PM2.5浓度峰值更高。
偏北风缓慢铲除阶段:15日白日-16日,西北向冷空气开端体系性自北向南影响京津冀中南部区域,估计15日上午北京市污染情况逐渐缓解,下午明显改善;15日夜间起冷空气开端影响京津冀南部城市。16日污染局势彻底缓解。
本次污染进程,华北区域高湿度是其明显特征,特别是夜间随温度逐渐降低,大气近地上相对湿度敏捷升高,普遍到达90%左右,乃至呈现湿度饱和状态,多个城市有大雾进程呈现。这一区域性高湿的特色十分有利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PM2.5组分中硝酸盐等二次反响生成的成分敏捷升高,在本次污染进程持续性偏南风的效果下向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城市会聚。此外,本次污染进程大气笔直层结相对安稳,夜间至清晨有区域性逆温进程呈现,上述多种晦气气象条件归纳效果,是本次污染进程的重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