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砚林拍卖走进清河这个县级城市标志着中国拍卖行业向精细化专业化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是中国艺术品拍卖深入社会各阶层的标志。凭证制作年月的差异,现在在市场上流通的砚台大致可分为古砚和今世砚。古砚因有文人加入和历史价值而备受藏家追捧,今世砚则因与镌刻大师结缘而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06年5月,“端砚制作武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歙砚制作武艺”也随之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种,被划入传统手工武艺的领域。
“铜匣暖砚——铜炉炙热以其温砚”,主要展示清代宫廷造办处所制各式御用暖砚,这些暖砚造型独特,并注重装饰,既有仿古又有创新。暖砚为冬季用砚,以防止笔墨冻结。一般具有可以炙炭加热的功能。据考古发现,现存早的暖砚实物为宋代陶暖砚。此外,还有辽三彩暖砚、元代玉石暖砚等。明代中后期,出现金属铁、铜匣形式的暖砚,成为文人常备文房用具。清代内廷造办处所制御用暖砚,形式独特,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炭火暖砚,一般由石砚、炭火炉、铜砚匣三部分组成。这些砚匣多有镂空装饰,作为炭火的通风口。二是水暖和炭火合二为一的暖砚,一般由石砚、水屉、炭火炉、铜砚匣四部分组成。这种暖砚既可以用匣内炭炉加热,还可以放置铜水屉同时温砚。三是石匣暖砚,砚堂中空,直接用炭火温砚。特别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御用暖砚,有长方形、圆形、双联形、八边形、罩盖炉形、仿宋砚式等,并配有铜镀金匣、珐琅匣等。
本公司多年以来长期大量征集精品辽三彩砚台,如果您手上有类似藏品需要出手、鉴定欢迎来电咨询(联系方式在上方)
辽三彩砚台哪里收购快啊
以文学论,唐代刘禹锡有两首咏端砚诗,一首是《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诗中有“端州石砚人间重”之句。另一首是《谢遗端溪砚诗》,诗曰:“娲天补剩石,昆剑切来泥。着指痕犹湿,经旬水未低。”李贺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二句更为人所熟知。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砚山行》,赞誉歙砚为“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清查慎行的《赴召集》则记载了御赐松花砚一事,其内容曰,“绿云新斲松花砚,特撤文房赐老臣。”
辽三彩砚台价格,当然,事情也不能一慨而论。清代的民间用砚,仍注重实用而多质朴之作;一些文人用砚,也能脱弃繁缛华美的时风,以清雅简约自尚,颇多金石书卷气。这也反映了砚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另一个侧面。今天,古砚作为收藏和鉴赏的对象,已很少有人拿它来研磨濡笔了,其实用功能已被“搁置”,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却受到格外垂青而突现出来。但是砚之为砚的本质特征并没有消失,古今的间隔和视角的变化,也不可能泯灭砚与非砚的界限。一方古砚虽然不再拿来磨墨实用,人们却仍然视之为砚。因为它曾经作为文具而使用过,它的实用性已沉淀为历史性的存在,并转化为今天人们观照、鉴赏的对象了。这正如一柄寒光闪烁的古剑,今天虽然不再用作兵器,但它那削铁如泥的无比锋利,仍然使人惊叹,从而产生一种深沉的历史向往和审美愉悦。古砚与实用性相关的许多特点,如细腻润泽、呵气成滴、易于发墨、不涩不滑等,作为一种内在的质性,仍然是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至于端、歙等名砚天然具有的种种美丽石品,更非人工巧饰所能比拟,因而它所引起的审度感受也具有一种纯真和永恒的特点。
近几年辽三彩砚台同类藏品拍卖记录:
藏品名称:端砚砚台
估价16.00到16.00万---成交价:HKD80.00万---成交日期:2016年1月9日
藏品名称:端砚砚台
估价16.00到16.00万---成交价:HKD80.00万---成交日期:2016年1月9日
藏品名称:宋代白定莲花四灵砚台
估价50.00到50.00万---成交价:RMB55.00万---成交日期:2008年10月26日
藏品名称:端砚砚台
估价16.00到16.00万---成交价:HKD80.00万---成交日期:2016年1月9日
藏品名称:砚台
估价120.00到120.00万---成交价:RMB176.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31日
藏品名称:端砚砚台
估价16.00到16.00万---成交价:HKD80.00万---成交日期:2016年1月9日
藏品名称:砚台
估价120.00到120.00万---成交价:RMB176.0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31日
藏品名称:砚台
估价125.00到125.00万---成交价:HKD137.50万---成交日期:2018年5月24日
藏品名称:老回纹砚台
估价129.00到129.00万---成交价:NTD148.50万---成交日期:2018年1月26日
藏品名称:清代梅花卷云纹砚台
估价88.00到176.00万---成交价:HKD96.80万---成交日期:2016年12月11日
辽三彩砚台想出售有人要吗
晋代流行瓷砚,起初为圆形三足,形制大体沿袭汉代的圆砚。南北朝时的瓷圆砚下装一圈柱足,又被称作辟雍砚。这时也出现了箕形的风字砚,现存早的一面系1955年出土于西安郭家滩,有东魏武定七年(549)铭文。唐代开始讲究制砚之石材。这时由于制墨技术的进步,墨锭作得很坚致,从而要求砚石具有较大的硬度。以硬石制砚,如表面粗糙则易伤笔毫,如表面太滑又不利于发墨,故砚石须兼备坚硬、细腻易发墨等特点。根据这些标准,唐代选择了广东肇庆所产端溪石制砚。端砚石质优美,磨墨无声,贮水不耗,腻而不滑,发墨不损毫,所以在唐代广泛流行。《唐国史补》称: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出土一方唐代风字形端砚。现藏广州市博物馆,是唐代端砚的实物例证,此砚朴素无文,不事雕琢,应是唐代前期的作品。到唐代后期,砚形的制作日趋精美。皮日休咏端砚诗句称:“样如金蹙小能轻,徽润将融紫石英。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睛”。可见这时端砚上已雕刻出各种图形。除端溪石外,安徽婺源的歙溪石,也于开元年间开始开采。此外,唐代还制成了澄泥砚,以山西绛州的产品,澄泥砚常制成风字形,也有制成龟形的,砚盖呈龟背甲状,别具情趣。
本公司有着数年对辽三彩砚台的运作经验,对辽三彩砚台藏品出手、交易、初步估价有着丰富经验,从业经历渊远,从业经验丰富,为你的藏品提供终身交易服务。(联系方式在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