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鹏飞种苗基地出售双季槐苗,嫁接好的双季槐苗,正宗双季槐苗,双季槐米苗,双季槐苗价格,双季槐苗报价,双季槐苗多少钱一棵?种植双季槐苗收益如何,欢迎咨询采购!!
一片槐树,能给一个区域干旱贫瘠的山区经济带来多大转变? 在盐湖区,通过依托槐树来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正展开一幅绿色富民的动人画卷。 如今,走进盐湖区北塬一带,山,是双季槐的山;岭,是双季槐的岭,就像走进双季槐的海洋。 一项研究成果 唱响生态美 偏远、闭塞、条件差……山区与贫困相伴。 近日,笔者驱车40余公里来到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村民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讲起了他们通过栽植槐树致富的故事。 人们口口声声不忘夸赞把槐树培育成“致富树”的创始人——雷茂端。 双季槐何以成为“致富树”? 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雷茂端和当地村民。 “我们村地处稷王山北麓,土地都在山岭上,根本没有水,一亩小麦只能打100多斤。1980年村里通电,但因掏不起电费,几乎一半的家庭还在用油灯照明。”说起贫困的往事,村民们十分痛心。 山区是劣势,也有优势。为改变这种状况,雷茂端辞掉民办教师工作,在村里承包了100多亩土地,栽上苹果树、梨树和山楂树。没想到,这些果树还没挂果就因为干旱而大片死亡,赔了不少钱。这次失败,让雷茂端明白了一个道理:旱塬群众摆脱贫困,要另辟蹊径。 怎么才能致富?村里人重新审视资源。转型生态产业是条路子,可种什么?怎么转?对习惯了传统种植的农民来说,不是件容易事。 “是雷茂端让这个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槐米村。”沟东村人打心眼里感谢他。 1985年,28岁的雷茂端便开始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栽种苹果树和杏树,年轻气盛的他下决心要找到一种适合沟东村种植的经济树种!经过苦苦搜寻, 他发现国槐挺立悬崖,百年不衰,不怕干旱,更不怕根腐病,产出的槐米因为在医药、化工、保健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多年来价格居高不下,有着很好的开发前景。 当地有句老话:“槐树开花,等得眼花。”传统的槐树结槐米得八九年以上,而且产量低下。 “要是培育出一个早实高产的国槐新品种,该有多好!”从此,这个追逐梦想的农民开始了18年的艰难探索。他走遍大江南北,考察和研究了大量国槐。 雷茂端考察和研究全国各地的大量国槐品种,从山西、河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采回200多个地区的700多种国槐种子和1500多种接穗,分别嫁接和种植在他的50多亩试验园里。他运用人工杂交理论,反复一次次试验,却一次次失败。 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一个独特的旱塬作物新品种双季槐诞生了。 2003年,雷茂端培育的双季槐在中国杨凌高新科技成果示范区进行节水栽植试验,获得巨大成功。种植结果显示,双季槐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槐米,当年栽植当年开花,三年丰产,五年盛产,不怕干旱,不怕土地瘠薄。 2008年,雷茂端谢绝了杨凌许多农科专家和企业的再三挽留回到家乡,开始实施他更大的梦想——带领沟东村的父老乡亲一起创业。 他向村民公开承诺:“树苗不要钱,技术由我管,挣了大家享,赔了我承担。”全村群众集体行动,把房前屋后、大路两旁、沟沟坎坎,所有能栽植双季槐的地方,见缝插针,全部栽植。 这一年,雷茂端被群众推选为沟东村村委会主任。当年春天,该村发展双季槐1000余亩。到2016年,该村已发展双季槐5300余亩。 如今,已是沟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的雷茂端,又在实施双季槐产业化的目标:流转土地600余亩,集研究、繁育、开发于一体的“茂端双季早生槐产业化研发公司”建起来了,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槐耳”生产项目成功了。他要把沟东村打造成“天下槐米第一村”。 村民雷运祥说:“我原来在镇里打工,年收入不足两万元,回家后种了15亩双季槐并精心管理,去年尽管只有少量的树结穗,收入却达到4万多元。” 雷茂端,就像一棵双季槐,把绿色留在大地,把“槐米”奉献给广大群众。他的心已经融入这片贫瘠土地,用自己抛洒青春和汗水“研发”的成果,改变着山区群众的命运。 多项举措推广 共谱产业曲 盛夏时节,笔者在三路里镇看到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 一片片槐树林下,男女老少手持钩镰、身背竹筐,细心地采摘着槐米;有的村民开着农用车,拉回来一袋袋采摘的槐米,倒在打麦场、宅院内等地方晾晒。来自河北、安徽、黑龙江、湖南、广东等地的客商云集沟东村专业合作社,采购槐米、槐花和槐树叶及枝条。 双季槐产业在沟东村成气候后,盐湖区委、区政府将其作为主导产业,注重顶层设计、高端引领,全力打造沟东村作为双季槐发源地的品牌形象,积极建设双季槐精品示范园。区农委、林业等部门负责人针对双季槐产业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成立研究机构,加快科技创新,切实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制订科学方案,规模化发展,打造双季槐沟东村发源地示范区。加大产业升级力度,加强林下经济收入,延伸产业链条。 2012年4月,双季槐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技术成熟,实用性强,与生态建设、农民致富紧密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着,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当年5月,该项科研成果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林木良种审定”。 雷茂端牵头成立了运城市盐湖区茂端双季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位于稷王山峨嵋岭丘陵旱垣水源奇缺的三路里兴建全国***大的双季槐生产基地。采取“培育—示范—推广”研发生产模式,与农户合作,研发双季槐的更新换代和槐米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增收开辟更广的渠道。 三路里镇党委书记苏建龙说,“三路里镇规划建设的万亩双季槐米基地以沟东村为中心、辐射全镇9个行政村。目前,早生双季槐在三路里镇面积已发展到近3万亩,槐米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我们计划对全镇丘陵、路边、堰边及沟边等地进行早生双季槐大面积栽植,将我镇打造成中国双季槐米第一镇!” 槐树花开两季 唱好富民曲 2014年7月12日,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来自稷山县上廉村的村民代表,专程为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的铺路人送来了一块写着“彪炳千秋”的牌匾。 原来,应上廉村薛春太之邀,雷茂端帮助十年九旱的上廉村嫁接、新栽早生双季槐3500亩,亩均收入7000余元,并为该村培养了一批“土专家”。近年来,上廉村建设了一座舞台、两座门楼、三个游乐园、三个小工厂,硬化了全村的大街小巷。村里的老房子也几乎全换成了新房子。 2013年8月13日,山西省林业厅在运城市举办山西省双季槐发展座谈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双季槐破解了旱垣地区经济低下的社会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山西乃至中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雷茂端的贡献是巨大的、历史性的”。同时,山西中南部六个地级市围绕“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倍增”为主题,推广应用这一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双季槐特用经济林树种。第十二届杨凌全国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将双季槐列为向全国推广的科技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求购双季槐,找山西鹏飞种苗基地彭飞先生,质量有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