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地位和价格决定于学术定位和市场推广。北京翰海2009年、2012年承办两届“佛教美学·十月论坛”,邀请海内外学者探讨佛教艺术。尚仕雅集还陆续出版了《明点—佛教艺术珍品撷英》《永乐气象》《盛放莲花—历代佛像撷珍》《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等10余部图书。相关展览不断,如首都博物馆2013年7月的“慈悲梵音—中国古代观音菩萨展” 和11月的“ 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2014年5月的“ 莲花世界—唐卡艺术展”、上海图书馆2015年10月和2016年11月两度举办的“般若光华—中国古代唐卡与佛像艺术展”、故宫博物院2016年9月的“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年~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等。这些学术研讨和展览有力地提升了佛教艺术的社会认知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佛教艺术学者、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黄春和先生2010年5月出版了《汉传佛像时代与风格》,2016年11月又出版了《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后者是部35万字、有400余幅图片的巨作,对发轫于12世纪中叶的丹萨替寺的历史、文化、艺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和解读,是西藏丹萨替寺历史、文化、艺术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需要说明的是,此书系巨力集团执行总裁杨子主编的“西藏佛教文化和艺术丛书”的第一部。
另外,2016年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一批佛教艺术公众号和交易App,甚至影响到了传统的交易形式。至于未来如何发展,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