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志兴
仝志兴, 男,汉族,广西人,199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
上海朵云轩资深鉴定专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著名瓷器、书画、碑帖鉴定专家,篆刻家,古玩鉴赏专家。
1970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抚州。书香门第,遍布海内外,广西民间收藏家协会鉴定专家,资深古玩鉴赏家,收藏家;师承黄军良大师,有二十余年现场考古、鉴定经验。足迹踏遍江西,湖南,福建、云南、等省及海外市场,对考古和鉴赏有深入研究。
全国知名鉴定专家。于今已有20多年的考古、鉴定、研究经验。在景德镇专研于中国古陶瓷工艺,诚聘为江西省高安博物馆,沉迷于元青花和青花釉里红多年,后被特聘为嘉兴博物馆瓷器研究人员,古文物修复工作。涉猎于陶瓷修复,青铜器修复,古籍善本修复,古家具修复与保养。因其丰富的经验,被当地人尊称为&ldqu大师”!因其野考出身,见证了我国众多珍贵古物出土,其丰富的经验足以媲美故宫博物院专家。善工于瓷器,玉器,书画,书法,青铜器物,名贵石料,名人雕件,名家作品风格,紫砂器物。
近十数年来主要致力于亲身实践,古董真伪鉴别,价值评估,活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艺术品交易市场,深受买家及各大拍卖公司追捧。
带托茶盏的托子,又叫茶拓子,是防碗、盏烫手而设计的器型。考古发掘证明,瓷质茶托最早出现于西晋,此时饮茶已成时尚。茶托一般为浅盘形,平底。托内底有一周较深的粗弦纹。墓葬中茶托与盏同出,盏,圆唇,腹微鼓,圆饼形实足。托当为衬垫茶盏的茶托,目的是避免“盏热烫指”,是为了防止茶碗烫手而设计的新品种。唐宋元时期,茶托形制较多,敛口、侈口,花口,下承以盘,高圈足,有的托圈内中空。明清茶托在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方形、船形、花形等。
镇江扬中永鑫堂藏北宋定窑白釉茶盏托,高5.8厘米,口径8厘米,腹径13.6厘米,足径6.6厘米。托呈盘形,边缘呈四曲花瓣式,中连盅式形盏,圈足。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宋墓中出土的盏、盏托较多,一般与执壶、带温碗注子同出,过去有的将此称为茶具或酒具,分别不甚清楚。孙机先生对此类盏、盏托进行了研究,分别将茶盏与茶托配套的称为托盏,酒盏与酒台配套的称为台盏。宋时茶末用沸汤冲点,茶盏很烫,故将茶托制作成盘状,在盘上加了一只小碗内置盏,以便执取。另一类盏、盏托与托盏有所区别,其造型是盏托呈盘形,在盘子当中凸起一小圆台,盏就放在上面,《演繁露》中将其称为“台盏”。如镇江丹徒区上党镇菜村砖瓦厂北宋墓出土的的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带托台盏(图2),盏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呈盘形,宽沿,盘心凸起一高圆台,形似酒杯,高圈足。台盏是酒具的专名,《辽史·礼志》记“冬至朝贺仪”中亲王“搢笏,执台盏进酒”。总之,凡是台子是平的,盏放置在上面,就是台盏;凡是中间台子凹陷下去的是茶盏的盏托。
2006年2月至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汇同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浮梁县博物馆分别对公路途经的铜锣山窑址、道塘里窑址以及凤凰山窑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三处窑址均以烧造青白瓷为主,其中铜锣山窑以烧制碗、盏、盘;道塘里窑主要烧制酒台、杯及碗之类的圆器;而凤凰山窑址主要烧制执壶等琢器,说明当时景德镇窑已有分工,有专门生产餐具、酒具和茶具的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