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通宝,中国古钱币之一。北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1093年)铸行,篆书、行书对钱形制,司马光、苏轼手书,有小平、折二和折三。篆书、行书对钱形制,司马光、苏轼手书,有小平、折二和折三。2007年,东北坑有篆书旋读折十大铜钱面世,风格与折三型相似,篆法稍有不同,文字深隽,地章平整,当是试铸样式,实属罕见之品。
元祐通宝之前成交记录如下供参考:
北宋祐通宝降祐版行书篆价格:RMB日期
“祐通宝”背“陕&rdqu-价格:RMB日期
北宋祐通宝行书折三铁母价格:RMB日期
北宋祐通宝降祐版行书篆价格:RMB日期
北宋祐通宝行书折三铁母价格:RMB日期
代“祐通宝”背“陕”篆价格:RMB日期
北宋祐通宝篆书折三铁母价格:RMB日期
北宋祐通宝降祐版行书篆价格:RMB日期
北宋祐通宝降祐版行书篆价格:RMB日期
北宋祐通宝降祐版行书篆价格:RMB日期
枚钱币铸有两种书体,在中国历史钱币中偶有发见。经考,最早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刘备政权铸行的“直百五铢”,“直百”两字为隶书,“五铢”为篆书。宋代,是中国钱币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形制、制作、书法和图案设计,均十分精致和成熟,而双书体钱币,也多次出现。从北宋仁宗朝赵祯铸行的国号钱“皇宋通宝”(1039年~1053年),到南宋晚期,在一枚钱币上时有两种书体钱文,有的是篆、隶,有的是真、隶,有的是楷、行,还有瘦金书与楷书的搭配。网络上偶见有元佑通宝楷书、篆书双体钱币,“宝”字为楷书,其它三字为篆书,便是稀有版式。另有绍兴通宝双书体小平钱存世,为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铸,钱文为楷书和隶书。元佑通宝钱文书法,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司马光和苏轼所书。“苏体”,水流云行,跌扑纵跃,苍劲豪放;篆书,似为司马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