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清代乾隆时期窑变红釉瓷器特点鉴赏

  • 发布时间:2018-11-27 19:25:08
    报价:面议
    地址:广东,深圳,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TCL大厦A座5楼来宝文化
    公司:深圳市来宝国际文化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手机:18665878460
    微信:szlz030813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窑变红釉是清雍正时模仿宋钧窑玫瑰紫彩釉斑繁衍出的新品种。瓷器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成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釉面呈现出各种金属氧化物的呈色。然而窑变主要是氧化铜的呈色,出窑后釉面色彩斑斓,呈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效果本出自偶然,由于呈色特别,又不知其原理,只知经窑中焙烧变化而得,因此自古称之为“窑变”。清代窑变红釉瓷已经成为一种特色品种而专门生产。尤其是景德镇的窑变红釉,从一开始的只任其器物在窑中烧制,釉面自然流淌变幻,根本不知出窑后的呈色效果,到虽然任其釉面流动变化但已经能够人为地配制釉料,控制火候,可以说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因此,鉴别窑变红釉瓷器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根据器物的各方面特征和时代背景为依据,本文将介绍清代窑变红釉瓷器的特征和鉴别。

    二、乾隆时期窑变红釉瓷器

    乾隆前期的封建社会经济继承了康熙、雍正时期打下的基础,依然呈现比较繁荣的面貌。后期逐渐有所衰落。乾隆皇帝本人精于古玩鉴赏,尤其对瓷器情有独钟。帝王的喜好当然对于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又出现了唐英这样精通业务忠于职守的督窑官进行管理。诸多因素使得乾隆时期的瓷器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鼎盛。

    乾隆初期器物的胎骨基本上沿袭了雍正时的特征。后期,胎质的坚硬、精细和洁白程度比雍正时略显逊色,胎壁也稍厚一些。民窑器物的胎质有很多都可与官窑相媲美,但也有一部分质量较差。

    乾隆早期窑变红釉尚能保持雍正时红蓝色交织变幻的特点,随后演变为红蓝面积相等或红色大于蓝色的面积,但达到了模仿钧窑的预期效果。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器物口沿处以及底部的釉色与雍正时期基本一样。

    此时窑变红釉无论是在施釉还是在釉面精细程度上,以及在修胎的规整方面,均与雍正时期相差无几。乾隆后期圈足露胎处略有棱角突起。

    乾隆时器底处多见“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阴刻款,少数见有六字两行篆书款。民窑一般都无款识。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2025 bestb2b.com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