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 在2011年香港,一枚生计无缺“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从前出高达50万的价钱,时至今日,真品踪影难寻的“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再现,这次将会掀起艺术品商场何等波涛?
丙午及丁未大清金币面世时,我国产金量甚微且国力衰微,缺少推行金币的条件。美国造币厂1907年度报告估量我国挖掘总额是纯金6,771公斤,占全球产金量份额仅略超越百分之一。2007年,我国出产黄金276吨,相当于全球黄金总量的十分之一,超越了南非的272吨,成为国际上大的黄金出产国。1949年,我国黄金产值仅4.5吨。改革开放后跻身国际主要产金国之列,2009年我国黄金产值到达310吨,已接连三年位居国际,是现在国际上大的黄金出产国。
1903年4月(光绪二十九年三月),清政府于下旨“于京师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随即以机器运转需考虑取水运煤之便改设天津。1905年8月,财政处奏报天津厂于6月开机先行试造铜币。次年(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试铸“大清金币”,币面加注帝号及岁次“光绪丙午年造”,隔年再铸岁次丁未(1907年)的金币。
然而据收藏实践,却切切实实地证明了“皇家金币”的客观存在,视而不见恐怕是不明智的。大清末世的光绪、宣统二朝五种金币已被悉数囊括。大清金币虽仅五种,却当得起填补阙如之重任,且无不出于皇家御令所制,供天子御览,沾满了堂高廉远的华贵之气。囿于当时的银本位制度,民间其实缘悭一面,根本无福染指,谓之“皇家金币”,亦属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