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釉,顾名思义,就是指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过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呈现出的意外的釉色效果。由于这种釉色出现的情况十分偶然,效果又极具特色与美感,且人们不知其原理,因此称为“窑变”。俗语就有“窑变无双”来形容窑变釉的变化莫测。
窑变现象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就偶有出现。起初,窑中出现窑变被视为不祥之兆,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更会被认为影响国运,往往会被砸碎掩埋。随着人们对窑变釉的深入了解,窑变的缺陷美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肯定与喜爱。北宋时期的钧瓷就是一种典型的窑变,那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为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窑变釉龙耳荸荠瓶”一件,该藏品口径6.1厘米,高25.3厘米。该瓶直口,长颈,斜肩,圆垂鼓腹,腹下渐收,圈足,因形似荸荠而得名。藏品胎体厚重,胎质细腻,将各种不同颜色的釉融合为一体,呈现出多种美丽的釉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的缕丝状线条,相互浸润,色彩斑驳瑰丽,灿若晚霞,美不胜收。这种美轮美奂,全赖窑火造就,奇妙无比,可谓瑰丽天成。
荸荠瓶为清代民国流行的一种瓶式。清代康熙年首创,雍正官窑多有烧造,且形制规范。此外,瓶子还有“三阳开泰”的蕴意。“三阳”表示阳气逐步超越阴气,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
在五彩缤纷的颜色釉中,窑变釉瓷器显得十分独特和奇妙,它因色彩斑斓,釉面光滑莹润而深得收藏爱好者的垂青。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单色釉瓷器逐渐被藏家所看重,窑变釉这种独特的单色釉瓷也具有极大的收藏投资价值与上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