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者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拍卖场上的那些天价拍品,民间还有很多。
民间肯定有很多文物,但是,官窑器不会多,甚至可能没有。
近日正在读《老古董商》一书,清末民初,是民间收藏的一个黄金时代,按照我们的想像,应该是明清官窑器很多才对。其实,并非如此。琉璃厂开店的那些古董商,谁要是淘到一件清三代官窑,就会在整条街轰动了。
书里还讲了一个故事,关于岳彬的。西山盗墓者挖出三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两件完整,一件残了。岳彬冒着被绑票的危险,在西山一处高粱地里与盗墓者交接,花了三万大洋买下。回来后一直舍不得卖,私藏到上世纪50年代。
想想看,去年秋拍佳士得香港拍卖了一件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成交2亿多港元。于是,民间立刻冒出很多类似的大罐,可能吗?
这就是常识。基本的古董市场存世量认知:如宋五大名窑、元青花、永宣青花、明成化斗彩以及清三代官窑,传世品都是极其有限的,不可能在民间大量遗存。
像康熙民窑、清代普品瓷等,应该会在民间有大批存世,它们也许不会出现在国际大拍卖行,但认准这些不很知名的品类,才是靠谱的收藏方向。
问:现在市面上的各类古玩有多少是赝品?拣漏的可能有多少?
答:现在全中国古玩市场上有五花八门的所谓“古玩”其实大部分都是赝品假货。
捡漏如同在大海里捞针一般。
问:手上的藏品怎么识别正赝品之分?
答:找邱经理我为你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