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光绪元宝,发行于1887年,结束于1912年,短短的25年,却见证了华夏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是中国第一枚使用的机制铸币。
吉林省开机制银币之先河,已经得到世人的公认,关于中国第一枚机制银币的解说,均为光绪十年吉林省铸造的一套足色纹银重一两、七钱、五钱、三钱、一钱等银币,一面刻监制年号,另一面刻吉林厂平重量字样。据说:当时吉林将军希元奏请朝廷,言及该省制钱缺乏,私商钱铺所发钱票流通于市,造成银价曾昂、物价上涨,拟先从军饷中提5000两,交吉林机器局造足色银币:一钱、三钱、五钱、七钱和一两重的银币。不久,获朝廷批准开铸,史称吉林厂平银币。此套银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式银币,因为它仍以两为单位,但它是中国最早的机制银币,开中国机器造币之先河。
由于种种原因该套银币并没有获得正式发行,存世较少被泉界捧为银币十大珍币之一。作为中国第一枚机制银币,此光绪十年吉林省造厂平一两钱币即吸收西方银币的外形和铸造工艺,又结合中国当代钱币的显著特征,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大环境在一枚小小的钱币上得到集中的体现。此开创机制币先河的银币在钱币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极高收藏价值,可遇不可求。
光绪十年,因铜钱流通缺乏,吉林将军希元从军饷中提取白银五千两,委托吉林机器官局铸造一两至一钱的整套吉林厂平银币具体请咨询。因未获中央政府正式批准,没有大量铸造。在这套银币中,以一两币最为稀少。
清代中后期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国外银元不断地流入中国。外国银元采用机器铸造,图案、制作均呈精美,不易伪造。加之有严格重量、成色标准,流通中仅需以枚计值,极便行使,因此广受中国商民欢迎。由于这些外国银元不断升值,纯银九成左右的银元,与中国足色纹银等量作值,有时甚至发展到以重七钱二分的一元银币换中国纹银一两。清道光年间为了方便流通不使白银外流林则徐便提出仿外国银元而自铸的奏请,但由于清皇朝的腐朽、保守派便已“不合体制”而予以驳回。
吉林省造光绪元宝近年成交记录:
戊申吉林造光绪宝七钱二分------价格:RMB日期
吉林省造光绪宝---价格:RMB日期
1908年戊申吉林造光绪宝----价格:RMB日期
戊申吉林造光绪宝中心&ldqu价格:RMB日期
戊申吉林造光绪宝七钱二分------价格:RMB日期
吉林造戊申光绪宝中心价格:RMB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