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钱也称圜金、环钱,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圆形,中央有一个圆孔。钱上铸有文字。一说由纺轮演变而来;一说由璧环演变而来。是方孔钱的前身。“环钱”又称“圜化”,简称“圜钱”,是中国战国时期铸行的一类圆形铜质货币,是我国先秦时期铜铸币四大系统之一,也主要是秦国的铸币形式。圜钱有两大类:一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演变而成)。
环重一两环钱也是秦钱的一种,古时称圆形东西为珠,珠重一两就是环钱重一两。这类钱圆孔,背平素,钱径3.6-3.7厘米,重克。据现在所知,环钱的文字有垣、共、晋、武差、济阴、安臧、离石、东周、西周、半环、共屯赤金、长垣一釿、重一两十二铢、重一两十四铢等,钱文大篆。其中济阴环钱有大小两等,西周和东周的环钱只有小型的。
因战乱除魏国的垣、共字圜钱外,其余的圆孔圜钱均在战国末一二十年内铸行。圜钱上的文字多为城名,多在黄河中流以东的汾水流域,黄河以西的洛河流域,以及黄河以南的伊洛河流域。圜钱除垣、共两种圜钱外,其余很稀少,有的迄今还是孤品,可见距离秦国统一六国改革币制的时间不会很长。出土最多的是垣、共字两种圜钱,特别以垣字圜钱出土居多。
由于环钱价很贵,于是伪造者采用翻砂、改刻、订制拼合和挖补等手段伪造环钱,用真钱作模翻砂同样必须做伪锈,因此要认真判断锈色,因此发现币身重,有伪锈痕迹的定是伪币。
垣字钱是环钱中发现数量最到的,所有通常都是用垣字钱来改刻其它价高的环钱,对于这类钱,也要从文字、锈色、重量等方面来分析。
有的是将真钱币文的部分笔划挖去,再补上伪造的笔划,象这类钱如单从文字上不容易判断,还可以从锈色和内穿来判定。大家要记住,秦半两钱是刀穿,半环钱是圆穿,在鉴定时需要用指稍用力摁摁币内穿的边缘,看看有无脱落,是否是将刀穿伪装成圆穿的。
西周环钱,币径2.6厘米,重3.8-4.2克。东周环钱,币径2.5厘米,重4-4.5克。东周环钱大型的径4.1厘米,面无内外廓,背平素。
文信环钱于河南铸造,钱圆孔方,币面有外向四曲纹,没有内外廓,背平素。径2.4-2.5厘米,重2.9-3.4克。賹化环钱有“賹化”、“賹四化”、“賹六化”三种。环钱面有外廓,方孔,背平素。径分别为1.1-2.3厘米厘米厘米。賹化环钱是“虚币”。它流通的时间比较短,铸行主要在齐国领域。
一化环钱是燕币,钱文“一”,这是“一化”的意思。钱圆方孔,币面有内外廓,背平素,个别钱背铸有“吉”字,径厘米,重1.1-2.6克。钱币爱好者可根据各类钱币特征,综合其它方法去从事伪币的鉴定工作。
有圜钱想要鉴定或出手的可以随时联系交流。